前言
朝中社3月27日发布了朝鲜新型无人机的画面。
近日,扬州港江风轻拂,一只银灰色“机器狗”在万吨货轮上完成了海关查验“首秀”——攀爬台阶、驻足观察、匍匐前行……这一场景是南京海关所属扬州海关联合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探索轮足式机器人在入出境船舶智慧查验领域的创新应用。
这只搭载远程控制模块的“机器狗”面对湿滑油污的甲板,可以切换轮式滑行与仿生攀爬模式,在通道狭窄、光线昏暗的船舱中灵活穿梭。在工作人员的熟练操控下,“机器狗”钻进狭小的船舱内,自带摄像头在舱内进行360度全方位拍摄,画面实时传输到工作人员所持的遥控设备。
海关关员在船舶甲板测试“机器狗”的机动性和通过性。郭丹/摄
根据目前交通运输工具查验模式,依托智能化科技装备,可以按照布控指令对低风险入出境船舶开展无接触式登临检查作业。“现在使用的智能化无接触式检查设备是通过代理人员或者码头人员携带上船,配合海关工作人员实施连线进行移动拍摄,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测试,探索利用机器人来代替第三方人员的可行性,实现科技代人、科技助人。”扬州海关驻扬州港办事处主任裘陈立介绍说。
据宇树科技工程师介绍,该“机器狗”具备最大70厘米攀爬落差能力,可攀爬连续大角度楼梯,具有高机动性和通过性,集成视觉避障、智能跟随、远程图传等功能,支持搭载测温、机械臂、双光学云台等功能模块,后续可结合不同监管场景对机器人算法进行二次开发升级,其高清图像传输能力,为将来依托云端图像识别模型来辅助判别违规物品及事件提供了技术基础。目前,该轮足式机器人已在供退船物料远程监装监卸、货物堆场远程巡查等场景中完成了测试。
海关关员测试“机器狗”在船舱内部的检查视 角。郭丹/摄
扬州水运口岸作为长江重要枢纽,岸线长80余公里,服务码头企业15家,年监管进出境船舶超1000艘次,受岸线绵长、码头布局分散、监管力量有限等客观条件制约,传统监管模式面临挑战较多。“经测算,若能在监管码头部署机器人查验,构建快速机动化的远程监管网络,单次最长通勤时间可缩短1.5小时,查验效率提升约40%,监控盲区覆盖率降低30%,同时显著降低查验人员作业风险。”裘陈立表示,该方案成熟后,利用机器人快速响应特性实施远程查验,推动口岸监管向“科技效能”转型升级。
探索机器人远程监管的场景化应用是提升海关监管效能和安全水平的一次有益实践。下一步,南京海关将与科技企业合作探索机器人在更多场景的创新应用,通过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加快推进危化品 智能识别系统 与检疫处理效能评估体系建设,为实现海关业务流程优化再造、监管作业全面升级提供更多方案。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扬州海关
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请联系原出处。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后台小编联系,平台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注明本公司原创内容,转载与商务合作请联系159 0176 7989(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