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建舰第七次海试惊现700米神秘水雾!

军迷直呼“抗冲击试验”,专家揭秘竟是自然现象龙?

这个形似蘑菇云的白色气团确实足够震撼。

从卫星照片看,水雾覆盖范围相当于三个福建舰首尾相接的长度,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显得格外突兀。



有军迷立即联想到美国福特号航母2019年的抗冲击试验。

当时美军用18吨TNT当量炸药在舰体旁引爆,掀起的150米高水柱持续了2.3秒。

不过仔细观察会发现,福建舰旁的这个气团不仅持续时间长达12分钟,形态也呈现不规则扩散,与典型爆炸冲击波的传播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专家给出了专业解释:当日试验海域上空500米高度存在积云层,航母高速航行产生的尾流与低空云层相互作用,在特定光照角度下形成了视觉误差。

这种自然现象在卫星成像中会被放大,实际观测中航母周围并未出现爆炸冲击波特有的同心圆扩散波纹。

海军装备研究院工程师王海峰补充道:“就像快艇划过平静湖面会带起水雾,8万吨级航母以30节航速前进时,螺旋桨搅动的海水与空气混合也会形成特殊的气象现象。”



不过这场乌龙事件意外揭开了航母测试的神秘面纱。

现代军舰的抗冲击试验堪称“钢铁与冲击波的对话”,其核心是模拟战场环境中的极端情况。

以美国海军为例,福特号曾用4万磅炸药制造相当于3.9级地震的冲击波,测试内容包括舰体结构强度、电子设备稳定性乃至马桶盖是否能承受剧烈震动。

中国052D驱逐舰在2017年就完成过类似试验,当时舰员坚守岗位模拟实战状态,所有移动物品都用胶带固定,连显示器都做了防碎处理。

对于福建舰这样的全新设计航母,抗冲击测试尤为重要。

不同于前两艘基于苏联设计的滑跃式航母,这艘电磁弹射航母从舰体结构到弹射系统都是全新研发。

特别是甲板下的电磁轨道和储能装置,需要验证其在冲击波传导下的稳定性。

毕竟实战中敌方鱼雷在百米外爆炸时,精密设备必须扛住相当于4.5级地震的冲击。

美国福特号就曾在测试中出现电磁弹射器故障,导致后续改进花费了数年时间。



这次海试曝光的“S型急转弯”同样暗藏玄机。

卫星图像显示,福建舰在测试中做出了转弯半径仅舰长两倍的极限机动,展现出媲美驱逐舰的灵活性。

这种“海上漂移”不仅考验着动力系统的极限性能,更是为舰载机起降创造理想甲板风。

当航母逆风30节航行时,甲板实际风速可达7级,能让歼-15T战机缩短30%的起飞距离;顺风状态则能帮助降落的舰载机更快减速。

有观察家注意到,甲板上三条电磁弹射轨道已进行空载测试,为即将到来的歼-35隐身战机和空警-600预警机上舰铺平了道路。

关于福建舰的服役时间表,军事专家张明给出了专业判断:参照辽宁舰、山东舰的测试周期,已完成87%海试项目的福建舰,有望在2025年底前形成初始战斗力。

届时搭配4架空警-600预警机,可构建400公里半径的空中警戒圈。



值得关注的是其甲板布局,三条电磁弹射轨道比美国福特级多出一条,在舰载机出动效率方面具有理论优势。

若实现歼-35与攻击-11无人机的混合部署,单日出动架次可达90架次,接近美军现役航母水平。

对于军迷关心的“水雾团谜题”,国防部发言人的回应既保持了神秘又透露出自信:“航母测试严格按计划推进。”这句看似官方的表态,实则暗含深意。

要知道中国早在052D驱逐舰时代就建立了完整的抗冲击试验数据库,相关数据已融入舰船设计规范。



正如海军专家李杰所言:“福建舰的钢板厚度、舱室隔断设计都经过计算机模拟验证,该做的功课早在图纸阶段就完成了。”

参考资料:《福建舰开启第七次海试?国防部回应》中国青年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