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赤城县因财政紧张拟取消老年人免费公交政策,这事看似小事却暗藏三重危机。首先打破的是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过去二十年里,老年人免费乘车已成全国通行的养老福利象征,就像当年独生子女政策一样深入人心。
如今说取消就取消,老百姓难免会想:今天能取消两块钱车票补贴,明天会不会动养老金的奶酪?这种信任崩塌带来的连锁反应,远比省下的财政补贴更昂贵。
财政困局才是问题的根源。翻开赤城县2024年上半年的账本:计划收入12.6亿实际只收到6.5亿,支出却高达15.7亿。这种入不敷出的窘境,逼得地方政府不得不砍民生支出。
但砍福利就像经济寒冬里收走老百姓的棉袄,看似省了钱,实则冻伤了消费信心。当老百姓看到连老人坐车都要自掏腰包,谁还敢放心花钱?这种恐慌情绪会像瘟疫一样蔓延,最终拖累整个地方经济。
最危险的还是政策逻辑的混乱。公交公司作为100%国企,享受垄断地位的前提就是承担社会责任。现在既要垄断经营权,又不想承担福利成本,等于既当裁判员又嫌比赛赔钱。
这种"赚钱归市场,亏钱找政府"的双标玩法,放在石油、电力这些命脉行业会是什么后果?今天对公交补贴撒手不管,明天就可能动摇基础民生领域的制度根基。
财政困难可以理解,但解决之道不该是朝老百姓的福利开刀。与其取消两块钱的乘车补贴,不如先查查那些天价采购的办公桌椅,看看那些养闲人的冗余编制。
民生底线一旦失守,重建信任的成本将是补贴款的千百倍。当一座城市连老人的公交车票都要计较,它失去的不仅是温度,更是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