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座城市的记忆,建筑也好,街景也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深度。就比如近日被坊间热议的“吉林市妇产医院被撤并入吉林市妇幼保健院”一事,许多人一想到这所医院,可能脑海中马上会浮现出那座临街的白色诊疗楼,但是也一定会有人把思绪牵引到更早时——二十多年前,在白色大楼门前的空地,曾有一座苏联式的二层楼房,那是这所医院在光华路上最早的模样。
溯源吉林市妇产医院的源头,是由爱国民主人士孙宗尧先生在1924年创立的医院。当时他为了缅怀因反抗日寇而牺牲的好友王希天烈士,把医院取名为“希天医院”。希天医院位于今珲春街与常宁胡同交汇处的东北侧,1950年,孙宗尧先生将希天医院交给国家,1951年希天医院改名为吉林市妇婴医院。到了1953年12月吉林市妇婴医院的儿科与妇科分离,儿科留在原址成立吉林市儿童医院,妇科迁至光华路新址。
新址位于今天光华路与珲春街交汇处,为两座苏联式样的楼房。临今光华路一侧的前楼当时为吉林市妇女保健所,后楼为吉林市产院。1954年1月两个单位同时开诊,当年3月份,两个单位合并,组成了吉林市妇女保健院。到了1955年,吉林市妇女保健院改称为吉林市产院,之后又先后改称吉林市妇产科医院、吉林市育红医院、吉林市妇产医院,不过在坊间,“产院”这一简称已然深入人心,并成为医院在民间的通称。
随着吉林市的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苏联式诊疗楼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医院发展的要求。1984年7月,产院新建了一座综合大楼,但医疗条件和接待能力并没有彻底改观。到了2001年,医院及其主管部门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买断并续建了搁置8年的半成品楼。新楼落成后,前楼被拆除,成为今天的小停车场。
弥足珍贵的是就在世纪之交,原东方商厦退休职工李忠先生用照相机留下了产院前楼已显残破的身影,这组照片,也成为产院前楼在目前比较罕见的影像资料。
作为一所迎接新生命的专科医院,从1953年至今,已有72个年头,这期间究竟有多少新生命在这所医院诞生已无从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会有一些吉林市的家庭,三代人在这一相同地点来到世上——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啊!
在人生的道路上蹒跚行进,或许少有人能明确断言自己的终点,却可以回眸审视自己不同阶段的起点,而产院恰恰就是世间众多起点的原点。若能真正懂得回顾的意义,或许在权衡、思辨新旧、利弊后,未来的人生旅途就会少些坎坷……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特别鸣谢李忠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