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华顶林场育苗大棚中,一朵朵紫红色的花悄然绽放——这是历经6年人工繁育的华顶杜鹃(Rhododendron huadingense B. Y. Ding & Y. Y. Fang)首次开花。作为浙江省特有物种、浙江省珍稀濒危、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华顶杜鹃的盛放标志着濒危植物保育工作取得重要突破,不仅为华顶杜鹃的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续的人工繁育和野外回归提供了宝贵经验。


杜鹃守护:濒危种群调查

“当年丁教授在华顶山发现这花时,正值花季,满树的紫红色花朵,十分漂亮。”林场护林员周师傅回忆道。1990年由植物学家丁炳扬教授在天台县华顶山首次发现,故命名为华顶杜鹃,这种每年3月末4月初绽放的落叶灌木,凭借先花后叶的独特姿态成为华顶一绝,极具观赏价值。


“走遍整个种群,全是胳膊粗的老树,连个小苗都难找。”林场技术员翻出记录本,调查发现的华顶杜鹃种群里大多是成熟龄的植株,不见幼苗和幼株,再加上天然更新困难、种群衰退、生境侵占以及人为破坏等因素,野生种群一度不足百株,长此以往,种群将面临老龄化进而走向衰退。

杜鹃繁育:在挫折中寻找生机

“扦插法不行,咱就换条路!”面对华顶杜鹃扦插繁育失败的局面,技术员说道。在华顶杜鹃繁育初期,技术人员首选常规且高效的扦插法,可多次试验均以失败告终。


但大家没有放弃,当发现天柱峰区块华顶杜鹃结实量可观后,迅速调整策略,开启种子播种育苗工作。“种子育苗该咋操作,大家分头查资料!”鲍人昂说,技术人员们查阅海量专业文献,梳理出关键要点。同时,他们拨通了浙江农林大学杜鹃研究专家的电话,寻求专业指导。专家建议:“种子处理、育苗环境调控都至关重要。”在理论与专业建议的双重助力下,华顶杜鹃种子育苗工作有序推进,浙江农林大学专家也开启了组培育苗工作,为种群繁育带来了新希望。

育苗“逆袭”:从困境到绽放

“要给华顶杜鹃一个‘舒适’的家!”在查明杜鹃育苗的问题后,林场负责人鲍人昂说。为给杜鹃苗打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林场投入26万元,迅速建起占地2000多平的育苗大棚和荫棚。


“这育苗大棚的温度和湿度都得严格控制,一点马虎不得!”清晨,丝丝的薄雾还在华顶山的密林间萦绕,林场技术员就已早早在华顶杜鹃繁育基地一边查看设备,一边说道。他从一棵齐膝高的华顶杜鹃小苗上掰下一片带有斑点的叶子告诉笔者,“这是叶斑病,特别是夏季梅雨季节高温高湿环境中易发病,我们每年都会开展十几轮防治”。

与此同时,林场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引进2名杜鹃繁育人才,并在场里挑选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安排他们参加专业培训,负责杜鹃苗的日常照料。每天,工作人员都会仔细观察杜鹃苗的生长状况,及时记录数据,精心呵护着这些珍贵的幼苗。

如今,在林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育苗工作逐渐步入正轨,这些历经6年培育的华顶杜鹃苗终于迎来了绽放时刻。紫红色的花朵在枝头争奇斗艳,仿佛在诉说着林场人员们的坚守与付出。

华顶林场场长鲍人昂表示:“华顶杜鹃的保护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作,这次杜鹃苗开花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做好华顶杜鹃的保育工作,科学探索其濒危机制,并尝试景观应用开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欣赏到这深藏山中的美丽杜鹃花,也让华顶杜鹃种质资源得以有效保护,最终摆脱濒危困境。”

来源:神秀天台

小编:路路通 审核:杨懿 监制:晨曦

聚焦民生服务

关注新闻热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