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U17亚洲杯首国少1-2输给沙特。赛后,马姓知名媒体人连发多篇文章质疑主帅上村健一并犀利点评:意外吗?太正常了!中沙对决,四连败(注:包括本场比赛以及此前的U20国足、国足二连败)。

对于这场比赛,马知名的点评让人很难受,但似乎不得不服:这场比赛给人的感觉是“要体能没体能,要战术没战术,要防守没防守,要进攻同进攻,缺乏套路,感觉就是个人在玩。”

而赛后U17主帅上村健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着重谈了球队的两点不足:一是面对对手的持续高位压迫,球队在控制节奏的保持上“显得力不从心”;二是二点球的处理不能达到预期,其后球员的心态出现波动,整体显得“有些慌乱”。说白了,就是面对实力强于自己的对手的高压逼抢,球队失误增多、进攻效率下降,防守也出现了漏洞,最终输球。

曾几何时,足协聘请了多名日籍教练担任U系列主教练。他们怕敬业精神、一些热身赛的表现,几乎都令球迷津津乐道。甚至有人说,U系列的国字号球队请日本籍教练就对了别的不说,这支U17国少虽然在之前的4场热身赛均失利(0-2、0-4两战不敌07年龄段精英队、0--1朝鲜、0-1印尼)。

但在去年的U17亚洲杯预选赛,国少3胜1平(2-0巴林、6-0不丹、9-0马尔代夫、2-2韩国)保持不败,进19球仅失2球,以5个成绩最好的小组进军决赛。坊间的评议只有4个字:判若两队。

但这次输给沙特队后,马知名另一篇报道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某些端倪:冲刺期婉拒多队热身邀请,上村健一坚称无需更多热身。包括在迪拜备战期间,东道主阿联酋、伊朗等队均希望与国少进行热身赛(而仅仅安排了两场热身赛),但上村健一无一例外都拒绝了,理由就是不必要。

但马知名认为,伊朗队的战术打法与国少接下来的对手乌兹别克非常相似。如果能与之进行一场热身赛,对国少更好地适应比赛的帮助自不待言。而由于主教练的拒绝,中方管理团队还是教练组,都只能全力配合上村健一的要求,也就没答应多支球队热身赛的主动约战。

现在的事实就是,首战失利之后,下一轮对阵乌兹别克斯坦必须取胜。如果无法跻身小组前两名、获得今年世少赛的参赛资格,那么下一个年龄段、即09国少参加第21届亚洲杯的难度便将大幅度增加。



实事求是地说,本人不知道U17国少与沙特队相比水平如何。马知名所说明“5没有(体能、战术、防守、进攻、套路)”点评是否真实、准确,上村健一的两点竞技是否到位本人人概无从知晓。但有一点是真切地感觉到了:国字号球队只要一输球,相同的一幕就出现:埋怨、质疑、怀疑。可以说,这是球迷再熟悉不过的“配方”:输球就怪教练。

从久尔杰维奇到伊万,再到上村健一,说不定接下来就是U15,它的主教练同为日本籍的浮嶋敏。如上所说,当初,足协聘请这些日本教练的时候,无论是媒体还是球迷,基本上大多数是认同、甚至叫好的。也包括久尔杰维奇,在U20亚洲杯之前,叫好的都在多数。但失去出线资格之后,几乎都能找到他排兵布阵、临场指挥上的不足。最明显的是,包括这支U17国少在内,外界的评论都谈到了体能问题,大体上就是70分钟之后跟不上对手的节奏了。

讲真,到底是真的体能不行,还是“5没有”,抑或是上村健一们拒绝更多的热身赛是真的错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至少,在上村健一那两点总结还略显糊涂的前提下,媒体和球迷的评价多少都显得可能不是那么的客观。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与亚洲强队有巨大的实力差距,拒绝一两场热身赛确实很难一下子判断是对是错。

但是,因此就“狠心”地认为这是一支“5没有”的球队,结论是不是下得太早了点?或者说太武断了点?为什么,此前的热身赛有赢有输,不与阿联酋、伊朗打热身赛,就成了首战失利的一个“罪状”?给人感觉,与乌兹别克斯坦队还没打,这支国少的命运就决定了,没前途、没希望了?甚至,这一切,都是上村健一的过错?包括“管理团队”和教练组都因上村健一的坚持而显得更为正确?

实话实说,行文至此,本人也有点懵了,不知道是球迷、媒体的意见和建议更正确,还是洋帅真的不行。比如,18强赛第7轮,国足客场0-1沙特,接着主场0-2澳大利亚,坊间的一个评论就是,伊万固执己见,包括此前一些场次的比赛不听取中方教练组换人调整的意见和建议,也成了伊万“不行”的一个“铁证”。

再远一点,24多年前那届世界杯的米卢,同样被球迷认为“应该带这个”、“不应该带那个”。20多年来,所有的洋帅,难道都比不上媒体、球迷?

为证不虚,在此特别罗列马知名那4篇文章的标题,分别是:《08国少左右国少命运,足球外交再次失联》、《国少冲刺婉拒多队邀请,上村坚持无需更多热身赛》、《U17国少没体能&没防守&没进攻 备战有很大问题》、《意外吗?太正常了,中沙对决四连败》(注:排名不分先后)。



一个疑问就是:如果媒体和球迷都更专业、看得更清楚,中国足协还有必要花大钱请洋帅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