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德“斗牛士”双30毫米自行高炮样车。上世纪六十年代西德陆军提出全天候自行高炮需求,以取代老式的美制M42。莱茵金属遂推出此基于豹1坦克底盘的新型高炮,采用莱茵金属研发的30毫米炮、保时捷设计的炮塔、西门子的搜索雷达和德律风根的追踪雷达及火控电脑。但是它在竞争中失败了,胜利者是克劳斯-玛菲的双35毫米“猎豹”。
这两个家伙,你觉得哪个才是真正的王者?这好像是英国博文顿坦克博物馆的藏品。说起来国外特别是欧美的军事博物馆确实更占便宜一些,型号比国内多得多,比如俄罗斯的库宾卡,这几年增加了多少稀罕货?我国的博物馆应该多想点儿办法从外面交换些回来才是。
安装M9推土机铲刀和A字形起重吊架的美国M728 CEV(Combat Engineer Vehicle 战斗工程车)。这种车基于M60坦克改装,装有一门165毫米M135短炮(百夫长AVRE所用的L9A1的授权生产型),配备30发塑性高爆弹用于破障。虽然射程很短,但如果机会合适,这门炮同样能对人员和装备带来恐怖杀伤。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1辆M728对伊军防守严密的Al Busayyah镇发射了21发炮弹,即摧毁了所有抵抗。
美军士兵检查被击毁的德军150毫米胡蜂自行榴弹炮,1944年摄于意大利。照片里这辆胡蜂是早期型号,车体前部与犀牛自行反坦克炮相同,有一个凸出的单独驾驶舱,而电信员舱盖则与车前甲板平齐。据说这些美军士兵隶属于第三步兵师,而胡蜂则是赫尔曼戈林师戈林伞兵装甲炮兵团的车,依据可能是电信员舱盖前那块疑似挡泥板上的表盘标记。
美国陆航第379战斗机中队的飞行员在俘获的德军Bf 110G-4/R3夜间战斗机前留影,罗伯特·S·哈根中尉正在向战友们描述最后一次空战的过程,1945年5月摄于德国某地。 没错,这就是摆拍,但胜利者有这个摆拍资格,他们想怎么拍就怎么拍。
你敢相信苏军装备过汉普顿?苏联北方舰队第24水雷和鱼雷机航空团鱼雷大队的士官A.V.拉科夫在准备挂装的鱼雷上写上“为了基谢廖夫!”的口号,背景是英制汉普顿TB.I鱼雷轰炸机,摄于1943年。 这种飞机原属英国空军第144和第445中队,1942年10月他们离开摩尔曼斯克回国时,飞机转交给北方舰队第24水雷和鱼雷机航空团第3中队使用。1943年4月25日,第3中队在袭击一个德国护航队时,中队指挥官V·N·基谢廖夫上尉的飞机中弹起火,他选择了撞击敌方运输船。
束手就擒啊,一群英军士兵向德国非洲军士兵举手投降,1942年6月摄于埃及西迪巴拉尼。背景是英军第七装甲师的一辆美制M3格兰特中型坦克,主炮炮口上悬挂着一面白旗,不清楚这些人是坦克乘员还是仅仅是来打卡的闲杂人等。
瞧瞧这个,老照片里找着的,好像是在成都市博拍的吧。这支枪恐怕认识的人不多,川造的土炮,仿的美国汤姆森冲锋枪。这枪是从大邑刘文彩的地主庄园里收缴来的,据说全国展出的就两支,另一支在北京军博。
1945年英国空军第181中队的台风战斗轰炸机照相枪图片,在德国下萨克森州诺德霍恩攻击铁路支线上的车辆。台风两翼下各挂载4枚RP-3火箭,其60磅高爆弹头是用4.5吋(114毫米)榴弹炮炮弹改装的。一次齐射相当于两个榴弹炮连的火力,被攻击的无论是什么目标都难以安然无恙——是的,坦克没有被击毁,修修还能用,那你修吧。
百夫长原子坦克。1953年,这辆澳大利亚陆军注册号169041的百夫长MK3 K型坦克参加了在鸸鹋场进行的图腾1号核试验,作为靶标放置在离9000吨爆炸装置约500码的地方。爆炸后发现该车被推动了1.5米,受到一定损伤,但仍可依靠自身动力离开现场。此后该车就被称为原子坦克,后随澳军参加越南战争,1969年5月被火箭弹击穿全员受伤,但无人死亡。
目前该车保存在南澳大利亚的空军爱丁堡基地。世界上参加过核试验的坦克很多,但实验完了又拿去实战的搞不好就它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