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7
近日,有网友反映
在长江南路地铁站
4号口外的人行道上
一气儿安装了17根红白警示杆
这些警示杆是用来
阻止非机动车停上人行道的
但不到50公分的间距
有必要密密麻麻像插秧吗?
——着实给市民造成了不便
有市民吐槽
在这些阻车杆间穿行
就好像似在"绕桩"练功
长江南路站
是轨交18号线的终点站
可以换乘轨交3号线
因此是周边社区居民出行
园区白领通勤的主要交通工具
这里
不仅人流量大、单车也很聚集
为了防止非机动车占道
方便市民进出地铁站
有关部门想了多种办法
记者在4号口外看到
站外人行道的东西两端
架设了阻止单车进入的
红白警示杆
共17根,间距不到50公分
如此紧凑的间距
固然有效组织了非机动车
但在高峰时段也降低了通行速度
容易造成拥堵
记者看到
不管是两手空空的路人
还是提行李、推童车、抱孩子的
想要通过这17根警示柱
要么摇摆身子“扭上一段”
(还容易撞到别人)
要么只能绕行马路
附近市民说的最多的就是
“不方便!”
拿东西行李不方便的,如果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对人进进出出我觉得还是不方便。
这桩子距离比较小嘛,有的时候你背个包什么可能会撞到,轮椅、推婴儿车都不太方便的,除非力气大的人能够直接扛过去,特别不方便。
不方便,因为我们推婴儿车就不好推,推不过,完了还要抬起来。
从实际效果看
即使安装了如此密集的警示杆
但依然有单车停在阻车区域内
而"停车监控区域"的警示牌
似乎也是形同虚设
记者还发现
部分警示杆
还紧紧卡在盲道两侧
附近市民表示不太合理,“像这里警示杆设在盲道上,其实是挺影响盲人的行走的。”
还有市民提出,警示杆可以设置得再宽一点,“上下班的时候,人多的时候很挤,稍微宽点走路方便一点,让人家脚不方便的,好走就可以。”
对此,属地镇城建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若拆除或调整警示杆间距的话,容易加剧单车违停现象,造成市民更大的通行不便。最佳解决办法就是增加停车场地,在此之前,将安排人员现场引导,并协助推童车、坐轮椅的市民进出地铁站。
“目前这块区域确实没有能供婴儿车或者轮椅车能够单独通行的区域,针对这些有特殊需求的市民,可以寻求我们现场管理人员的帮助。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在这块区域深挖停车区域,等到18号线二期站点建成通车以后,可以大大缓解这一情况。”
这些警示杆
防车乱停的初衷是好的
但如今却“困”住了通行的市民
希望能加快停车场地的建设
让警示杆既能发挥作用
又不成为市民出行的阻碍
你家附近有类似的情况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讨论
看看新闻记者: 刘洋
编辑: 张翔、程颖
视频编辑: 胡哲凌
摄像: 须志洋
责编: 金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