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红星新闻披露,刚果(金)总统齐塞克迪今年2月致信特朗普,愿用关键矿产换美国军事支持,以平定“M23运动”,引发国际关注。
美国(资料图)
“M23运动”是一支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在刚果(金)东部活跃的反政府武装。近期,其攻势猛烈,击溃刚果(金)政府军、联合国部队及雇佣兵,占领了矿产资源丰富的东部地区部分关键城市,如矿产重镇瓦利卡莱。这使得刚果(金)首都金沙萨都笼罩在战火阴影之下,齐塞克迪政府面临巨大危机。在此情形下,齐塞克迪向美国抛出“橄榄枝”,试图借助美国力量扭转局势。
从齐塞克迪信件内容来看,其承诺给予美国的矿产极具价值。钴、锂、铜、钽等关键矿产,在现代科技产业中地位举足轻重。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到电动汽车、航空航天领域,都离不开这些矿产。就拿钴来说,它是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苹果、惠普、英特尔等美国公司对其依赖颇深;锂矿则是电动汽车电池的主要成分,马斯克曾将锂称为“新石油”,足见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关键地位。
刚果(资料图)
若美国与刚果(金)达成协议,这将是一场典型的不对称交易。从美国视角出发,特朗普若同意,美国私人军事公司黑水国际计划协助刚果(金)整顿矿业税收体系,这一动作背后,是美国对刚果(金)矿产资源的觊觎。美国打着帮助刚果(金)的旗号,一旦深入介入,必然会深度掌控该国矿产资源,获取巨额经济利益。
而对于刚果(金)而言,看似用矿产换来了军事支持,能解当下燃眉之急,但从长远看,隐患重重。刚果(金)自身局势复杂,贫困、腐败、族群冲突交织,美国的介入未必能真正解决根本问题。美国过往在其他国家的军事干预行动,多是为自身利益服务,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便是例证。这些国家在美国干预后,陷入长期动荡,重建艰难,刚果(金)若重蹈覆辙,后果不堪设想。
这一事件还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首当其冲的便是中国。中国深耕刚果(金)多年,在该国钴矿产能中占比高达80%。中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助力刚果(金),还无偿为其修建了大量医院、学校、桥梁和道路,推动当地社会发展。如今刚果(金)欲将关键矿产“送”给美国,无疑会损害中国利益,打乱中国在非洲的战略布局。
美国(资料图)
在国际关系中,小国寻求大国庇护本无可厚非,但刚果(金)这种以核心资源换取军事支持的做法并不可取。小国应明白,依靠外部力量解决内部问题,往往会使自身陷入更深的困境。国际社会倡导平等、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刚果(金)在寻求帮助时,应充分考量各方利益,寻找更可持续、更符合自身长远发展的解决方案。大国也应肩负起责任,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利用小国困境谋取私利。
此次刚果(金)事件为国际社会敲响警钟,各国需重新审视在复杂国际关系中的行为模式,共同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与公平。未来,刚果(金)的走向值得持续关注,其后续决策也将对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