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吉利以70.38万辆销量再创新高,单月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2%。当“吉利销量全靠广告”的质疑声频出时,数据却揭示了一个更复杂的真相——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的逻辑,远非营销单因素能解释。

一、销量密码:技术平权下的“全科优等生”

  1. 多能源路线覆盖所有焦虑
    纯电、混动、甲醇三条技术路径并行,精准狙击不同用户痛点:
  2. 银河星愿以6.98万起售+410km续航,收割代步刚需群体;
  3. 星舰7 EM-i用4.2L/百公里油耗,让燃油车用户无缝切换;
  4. 甲醇混动攻克零下40℃冷启动难题,成北方特种场景刚需。
  5. 智能化“降维打击”传统豪强
    Flyme Auto系统实现语音交互无感化,AI数字底盘响应速度碾压机械素质,甚至让德系豪华品牌引以为傲的操控优势被算法重构。
  6. 成本控制与规模效应的双杀
    2024年毛利率逆势提升至15.9%,单车生产成本下降8.7%,星愿等爆款终端价击穿7万底线,却仍保持仿皮座椅、14.6寸大屏等越级配置。

二、用户心态:精算主义时代的“风险对冲”

  1. 保守派的“安全牌”逻辑
    相比新势力频发的电池衰减、智驾失控事件,吉利“燃油+新能源”双线布局提供心理安全感。正如车主所言:“可以不用甲醇车,但不能没有甲醇技术”。
  2. 性价比狂魔的精密计算
    星愿车主晒账单:7万车价+3年免费流量+终身三电质保,比竞品省下2年油费;银河L7用户对比发现:同级混动SUV中,吉利用L2级智驾+8155芯片实现配置碾压。
  3. 品牌跃迁的隐秘快感
    极氪001车主坦言:“30万买到百万级底盘质感”;领克900用户则看重“沃尔沃技术背书下的性价比豪华”。这种“花小钱办大事”的心理,让吉利成为中产阶层消费升级的跳板。

三、广告之外:沉默大多数的“用脚投票”

  1. 二手车市场的反向认证
    3年车龄吉利残值率55%,比同价位国产车高18%。二手车商直言:“明知双离合有风险,但大众标不如吉利标好卖”。
  2. 网约车司机的生存选择
    郑州网约车司机联盟调研显示:73%司机选择银河E5,因其40万公里无大修纪录+每公里电费0.1元的极致成本。
  3. 政策红利的精准捕获
    哈尔滨亚冬会采购350辆甲醇车、国家以旧换新补贴叠加,让吉利的能源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民生刚需。

结语:中国式购车的灰度哲学

当年轻人还在争论“油电之争”时,沉默的大多数已用行动给出答案:要技术但不为参数买单,要品牌但不为溢价透支,要个性但不脱离实用主义。吉利的热销,本质是一场对“既要又要还要”的完美平衡——这或许才是中国汽车消费最真实的众生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