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一档极具文化内涵的特别节目“文学里的黑龙江”第二集——“林海雪原传奇”今日21时20分在黑龙江卫视亮相,与观众朋友们见面,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学之旅,引领大家走进著名作家曲波笔下那充满魅力的剿匪英雄杨子荣、高波在牡丹江战斗的岁月和这部文学名著诞生的来龙去脉,领略黑龙江独特的人文风情与深厚的文学底蕴。让人惊喜的是摄制组请来了杨子荣的养子和高波的侄子,一同寻访英雄牺牲地,追寻过程首次亮相荧屏。
“文学里的黑龙江”项目承载着挖掘龙江文学经典资源的使命,致力于将作家笔下“跃然纸上的故乡”生动呈现,努力把黑龙江塑造成为令人憧憬向往的“怦然心动的远方”。
通过节目告诉观众林海雪原到底在哪里?传说中的座山雕又是何许人?真实战斗生活中的杨子荣是个怎样的人?小白鸽的原型究竟是谁?摄制组带上一本曲波创作的《林海雪原》,穿行在英雄当年战斗的地方,追寻感受英雄当年的足迹。
曲波,1923年出生于山东省黄县,15岁参加八路军,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随部队开赴东北,曾任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指挥剿匪。1948年11月,在辽沈战役中身负重伤落下残疾。由此,曲波转业到地方,曾担任齐齐哈尔铁路工厂党委书记、第一副厂长。
1947年2月23日,杨子荣在追剿丁焕章残匪战斗中,因枪支故障哑火被敌匪击中牺牲。杨子荣因改名参军,部队上没人知道他在家里的名字叫杨宗贵,加之行军和战事紧张,来不及更多交流,就连曲波也只知道他是胶东人。后来党组织找到了他的家人,才知道杨子荣就是杨宗贵。
曲波1958年创作的小说《林海雪原》以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剿匪斗争为主线,把人物和故事设置在林海雪原的特定时空内,通过详细描绘奇袭虎狼窝、智取威虎山、绥芬草甸大周旋和大战四方台等惊心动魄的剿匪战斗,使以少剑波、杨子荣为代表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集中描绘了剿匪小分队勇敢、机智、顽强、乐观的英雄群像,谱写了一曲激越高昂的革命英雄主义的颂歌,展现了在苍茫林海中升腾着的不朽英魂和在浩瀚雪原上奔涌着的不羁雄魄。
据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赵儒军介绍,“文学里的黑龙江”项目是省作协与省广播电视台的合作成果。该项目全面梳理了我省宝贵的优秀文学资源,第一集《萧红的文学世界》播出后,深受好评。据悉,下一步还要拍摄周立波和反映时代变迁的《暴风骤雨》、乌·白辛与展现赫哲族风情的《赫哲人的婚礼》以及陈玙笔下的《夜幕下的哈尔滨》等经典之作,深入挖掘每一部文学经典所蕴含的时代意义与传播价值。同时,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龙江文学经典全媒体传播矩阵,全力搭建一座连接文学艺术与大美龙江的桥梁,让更多人能够通过文学走进黑龙江,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申志远 于秋莹 文/摄
部分照片由受访人提供
编辑:马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