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聊聊特朗普的事儿。特朗普现在一只脚迈进新时代,另一只脚还留在旧时代。坦率讲,他这举动会加速全球化的变化。
特朗普如期公布了对全世界的所谓对等关税决定。这次可是火力全开,程度、幅度、烈度、广度都超出我们之前的预料。
这次不光针对中国,还对他的一些盟国下手。比如欧盟被征收20%关税,像印度、越南这些他比较看重的国家,越南被征46%,东南亚国家普遍征税较多。韩国是25%,日本是24%,中国是34%。像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被征收10%。
这里面有个基准关税10%,从4月5号美国时间零点开始执行。还有基准关税以上的,就是刚才说的百分之十几到最多50%的关税,4月9号美国时间零点开始实行,涉及中国30%。大家别以为只针对中国30%,要是加上之前的二十几,那就到五十几了,甚至可能突破60%大关。这对各国经济都有影响,除非不想和美国做生意,或者在美国没有大市场。
下面咱分几个部分简单说说,详细内容大家可以去听今天的音频。
第一,特朗普这么做意欲何为?
第二,这对未来影响有多大,包括对各国经济、全球贸易秩序、全球化以及国际格局和秩序的影响。
第三,这件事对中国到底利多还是害多?
先说特朗普这么做的目的。来龙去脉大家应该都清楚,特朗普这么做除了给美国增加关税、增加财政收入,最主要是想通过这种方式重整美国经济和贸易格局。可能有人奇怪,伤害这么大,怎么重整美国经济和格局呢?
特朗普学的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那段高关税时期。当时出台了几个关税案,像莫利夫关税案、麦凯伦斯关税案。那时确实除了增加财政收入,还让制造业大量回流美国。因为你要是想跟美国做生意,就得交高关税,除非把生产出口美国产品的基地搬到美国,这样就不用交税。
所以他最终目的是让制造业回流或迁往美国。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情况看,在当时世界环境下这招确实有用。但问题是,时代变了。今天特朗普一只脚迈进新时代,另一只脚还在旧时代,这就有严重问题。现在已经不是19世纪末那个时代,如今世界是全球化的。特朗普这举动会加速全球化的一些变化,简单说就是会让全球化走向“散架”。
过去说全球化就是全球一体化。2007年,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德曼写了本《世界是平的》。但大概从10年前,我们就感觉世界不再是平的,变得凹凸不平。到2025年,特朗普对全世界加关税后,世界就更不平了。很多国家可能不再跟美国做生意,或者找替代美国的市场,或者各国抱团取暖,建立新规则回避美国。从这方面讲,这不就是加速全球化的“散架”吗?
其实全球化“散架”有几个阶段。2018年特朗普开打第一轮贸易战,就是全球化开始“散架”的标志,算1.0版本。2020年新冠疫情出现,全球各国各自抱团取暖,这是全球化在本来就开始“散架”的情况下,通过疫情这种公共卫生危机加速“散架”,算2.0版本。今天特朗普公布对全球火力全开的关税政策,就是3.0版本。
未来一段时间,世界各国要是找不到替代美国市场的办法,就只能任美国宰割。要是能抱团取暖,那全球化就会进一步改变。所以从这方面看,欧洲现在很焦虑。瑞士这样的中立国家都被征收31%关税,欧盟整体被征20%关税。德国媒体就说特朗普这不是“美国优先”,而是“美国孤立”,不是“让美国再次伟大”,而是“让美国再次孤立”。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地缘战略历史看,美国有门罗主义,就是自己家门口的事自己管,别的国家别插手。从贸易历史看,美国从建国到1933年左右是高关税时代。1933年罗斯福新政后,美国开始走向自由贸易,这个政策实行了大概50年,到1973年后,美国又在高关税和低关税、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之间摇摆了50多年。到2017 - 2018年特朗普发动第一次贸易战,现在又有第二次贸易战,美国似乎又回到战略上的关门主义和贸易上的高关税时代。
从历史看,美国好像有这种封闭的基因,开放是短期的、偶然的,封闭是长期的、必然的。这一方面跟它地理环境有关,美国大陆远离其他大陆,就像英国有“光荣孤立”传统一样。另一方面,跟美国人长期形成的“美国例外论”有关,美国人总觉得自己是最好的。这些因素可以解释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再说说这对未来走向的影响。坦率讲,2018 - 2019年第一次贸易战的时候,我就建议中国企业,如果能找到替代美国的市场就赶紧找。现在还是这个道理。这次特朗普火力全开,可能是因为蓬佩奥这些人没给他提供好的战略咨询,让他那些陈旧的价值观和知识结构又冒出来。这次很多国家都深受其害,像欧盟、日韩、东南亚国家等。
有一种说法是,美国对东南亚国家征高关税,是因为东南亚从战略上是美国想拉拢的,但它战略政策和贸易政策割裂,这对中国来说是个机会。也有人说,这是为了阻止中国通过东南亚向美国出口贸易。但我觉得特朗普贸易团队没那么高远见,就是战略割裂。我相信未来一段时间美国经济会提升,制造业会回流或进入美国,毕竟美国有吸引力。
但长期看,美国会走向孤立。现在情况跟19世纪末20世纪初类似,当时那些法案让美国有过辉煌繁荣,但现在除了人工智能和当时机械化、蒸汽机革命不同,其他本质差不多。如果不加阻止,人类可能会不知不觉走向类似的局面。
最后说说对中国的影响。对中国来说,有忧也有喜,但我更想先讲喜。丘吉尔说过,悲观的人在希望中看到困难,乐观的人在困难中看到机会。我觉得中国属于后者。当全球化变化,世界各国大多被特朗普高关税打压,这些国家在自由贸易立场上就和中国一致了。这让我们想起特朗普第一任期的情况。
从全球化“散架”的三个阶段看,疫情前、疫情中,到现在,疫情中我们发现地区间经济整合空间很大,像东亚地区、亚洲地区。以前因为政治和战略问题,阻碍了经济整合。现在大家都是美国高关税的牺牲品,为什么不联合起来呢?比如中日韩、中国和印度、中国和欧盟、欧盟和加拿大等,都有自由贸易的呼声和诉求。大家处境相同,就会有共同需求,进而有共同战略和策略。
表面是贸易合作,做着做着可能就上升到战略层面。所以我觉得这件事长期看最大赢家可能是中国,但中国每一步都要设计好,不能盲目乐观。因为美国和其他国家虽然有分歧,但都对中国有担忧。
所以中国要减少意识形态和政治利益诉求,多用经济利益推动合作。就像欧洲人说特朗普“让美国孤立”,在这个意义上,美国和中国的发展可以分道扬镳,不产生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