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美国智库对于台海局势可谓是“操碎了心”,因为形势对台湾当局越来越不利。在今年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背刺”“盟友”的政策,尤其是出卖了乌克兰,背弃了北约的安全承诺,更是让日韩台的政客们觉得美国不再有信用可言。今年以来台湾的一些民调结果也显示,台湾民众对于“是否相信美国会出兵保卫台湾”这个问题的回答,已经从特朗普上台前的大部分相信转变为大部分不相信。最近美国智库“东西方中心”的一个高级研究员在外媒发表了一篇文章,总结了台湾面临的三重安全威胁,“台独”已经没什么希望了。
虽然这篇文章的本意仍然是希望美国政府“保卫”台湾,但是他总结的三个方面的例证是没什么问题的:一是解放军过于强大,台军打不过;二是特朗普对台湾吃干抹净但不给台湾安全承诺;三是台湾内部民意分裂,如果真开始“武统”,很多人宁愿投降。
首先,解放军不仅继续进行现代化建设,而且还在为对台湾军事行动进行具体的准备。美军驻印太司令塞缪尔•帕帕罗不久前曾经表示,解放军在台湾附近的军事演习“不是演习,而是进行战争的排练”。他的本意并不是说解放军以前演习是摆样子,而是说解放军现在已经做好了随时从演习转向真实战争的准备。自赖清德上台以来,解放军在2024年已经举行了两次“联合利剑”大规模军事演习,从2024年底到2025年初,解放军又举行了数次演习,连公开消息都不发表了,但规模更大。因为解放军每次环台湾演习之前,西方并没有发现大陆有任何大规模准备的迹象,这说明只要“台独”分子跨过红线,解放军可以不用进行大规模战争准备,只靠我们的常备军事力量,就足够完成任务。
更让“台独”分子和美国智库担心的是,今年初大陆已经在试验可以运输和组装桥梁的驳船,能够把军用车辆从滚装船和两栖登陆舰上直接投送到台湾的沿海公路上,理论上可以在台湾大量海岸进行登陆,台军已经无险可守。除此之外,大陆还开展了“法律战”以削弱台湾当局反对统一议程的能力,一些观察人士认为,北京的“总体方针从阻止台湾独立到迫使台湾与中国统一”,发生了“全面转变”。
其次是特朗普因素。特朗普政府希望台湾当局投入更多资金武装自己,这意味着台湾从美国购买更多武器。特朗普和他提名的国防部副部长科尔比都表示,台湾应该将GDP的10%用于国防。但台湾当局表示,实现这一目标是不可能的。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政府预算通常相当于GDP的40%或50%。然而,台湾当局的预算占比却非常小,仅占GDP的14%。即使台湾将国防预算增加到GDP的5%,也会侵蚀其他方面的投资,比如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
美国许多智库认为,美国的国防工业基础已经萎缩到不确定能否在同中国的战争中获胜的地步,即使美国武器在质量上更胜一筹,中国也能凭借弹药和装备生产的规模压倒美国的能力,并最终获胜。这意味着即使美国进行军事干预,台湾也可能无法阻止解放军的进攻。更何况,美国干预的意愿受到质疑。特朗普对“保卫台湾”的热情明显低于拜登政府,他似乎对台湾“窃取”美国半导体业务心怀怨恨,还指责台湾搭美国保护的便车,就像他对日本和韩国的批评一样。他一方面强调“台湾很难保卫”,另一方面又公开表示要“以经济制裁回应解放军武统”。
第三个问题是台湾内部分裂。作者认为,台湾的两大政党对如何与大陆打交道有着根本不同的看法。对于国民党来说,中国永远是台湾的祖国,如果台湾无意脱离中国,中国就没有理由对台湾动武。因此许多国民党政客对增加国防预算和深化与美国的安全合作态度冷淡。另一方面民进党则主张“台独”。但是台湾媒体现在有一个共同话题,就是“疑美论”,认为华盛顿的总体计划就是挑起台湾和大陆的战争,然后抛弃台湾,以此来削弱中国。国民党的主要政客都在抱怨美国把台湾当作“棋子”,特朗普政府的不可靠性支持了这种观点。
最后,作者认为现在大陆已经给台湾提供了一条出路,就是“软投降”,即自愿接受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但能够消除来自解放军的武统威胁,也消除了台湾对美国保护的需要,并可以制止台湾两派的冲突。
从这篇文章可以感受到美国智库的忧虑,在他们看来,台海局势正在向有利于大陆的方向倾斜。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防止“台独”分子和美国政界的“鹰派”狗急跳墙。解放军有足够的理由给他们编织越来越紧的天网和绞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