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深圳被“花海攻陷”,另一场关于速度与松弛的“对话”正在城市西北角的深莞交界处上演。近日,被称为“宝安阿勒泰”的深圳唯一省级森林公园——罗田森林公园骑行道试行开放。这条全长10公里的森林骑行道,以“一环二路三入口”的格局,串联起湖泊、花海与林荫,向野而行,骑行道化身为“任意门”,让城市里的人从繁华都市丝滑步入郊野,感受“多面”深圳。



“这是深圳‘山海连城’计划的一次重要实践。”该工程以深林路环线为核心,东、南、西、北四段构成单向骑行闭环,配合枫林西路与枫林东路的双向骑行通道,形成层次分明的慢行交通体系。三大智慧化骑行出入口的落成显著提升区域联通效能:南入口无缝衔接燕罗街道市政路网,东出口直通东莞松山湖科技创新走廊,西入口则与省级二号绿道实现生态廊道接驳。该骑行道不仅填补了深圳西北部专业骑行路线的空白,更通过接驳东莞松山湖、省级二号绿道,构建起跨城联动的“生态运动网”。



一个工作日的上午,记者在“i深圳”APP预约成功后,持预约码从主入口进公园,这条主园路,就是骑行道。在森林里穿行,一路湖光山色相伴。骑行路面在树荫下泛着微光,车轮碾过落叶的沙沙声与远处鸟鸣交织成天然白噪音。深林路中段的“光斑走廊”因树冠间隙形成动态光影秀,骑行其中如同穿越时空隧道;骑行至月亮湖畔时,一群水鸟掠过水面,湖畔植被层叠如翠色阶梯,黄花风铃木的明黄花朵成串垂挂,枝条被压得微微低垂,零星花瓣随风滑落游人肩头。娇艳的粉色花朵穿插其间,与风铃木的浓烈形成色彩对冲。湖面并非静止,微风掠过时涟漪从中心扩散,偶尔可见野鸭群游嬉戏。

沿湖而行,植被冷冽气息与泥土潮湿味交织,阳光穿过树梢,光斑在手臂跳动,春日专属多巴胺让人心生欢喜。



占地576.39公顷的罗田森林公园,面积相当于4.5个深圳湾公园,如同一块翡翠镶嵌在深莞交界处。作为省级森林公园,这里90%的森林覆盖率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植物的生长和鸟类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骑行道穿行其间,将省2号区域绿道与深圳市远足径贯通,形成“骑行+徒步”的双重生态动线。记者在现场发现,骑行道保留原始地貌,深林路的陡坡与弯道源自自然山体起伏。



骑行道“一环二路”的设计被市民点赞,有骑行爱好者根据骑行体验,把骑行路线分成了“速度赛道”与“漫游走廊”:深林环线单向限速每小时15公里,连续坡道与急弯考验骑行者控车能力,穿越原始森林的沉浸式体验感拉满;而双向限速每小时10km的枫林双径,沿路风景适合家庭骑行,途径的月亮湖野餐区等休闲点成为亲子群体的“打卡地标”。这种分级限速规定引发热议。资深骑友陈先生认为:“15km/h的上限对竞速玩家来说的确略保守,但考虑到森林生态和行人的安全性,这是必要的平衡。”陈先生表示,个人需求不同,他很喜欢这里的骑行道风格,“‘坡多但缓’,既保留了骑行的乐趣,又保障了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罗田森林公园骑行道目前在试行阶段,只有工作日才开放骑行,想要体验这条新上线的骑行道,须在工作日前往。而这一规定也意外催生“错峰骑行族”。市民胡女士表示,特意调休半天前来体验:“工作日人少,反而能独享整片森林,这是都市人难得的奢侈。”

这个假期,与其困在手机里“云游世界”,不如约上好友,用一场森林骑行重启生活。在探索深圳的N种方式中,追着风骑进山海,就是与这座城市最浪漫的对话。

采写:南都记者 潘莹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