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两岸,舟楫如梭,画师张择端以工笔细描的各类船只,此刻成为我们穿越时空的舟楫……4月4日上午,读者朋友相聚唐图,以三幅传世名画为经纬,解密古船奥妙,走进中国古代航运文明。
匠心非遗 画里看舟
张择端的著名作品《清明上河图》是研究宋代内河船极为珍贵的资料。特别是对汴河上各类船舶繁忙的运输和船工活动有细致入微的描绘。在汴河的画面中,共有客船、货船、漕船、游船等类船舶二十余艘,举凡船舶的体形和所属的桅、篷、舵、橹、锚、帆、篙等设备及其应用,船工操作形态,通过船舶行驶、靠泊、拉纤、过桥等场面而生动地描画出来,甚至连船舶之结构、外板之排列、成排之钉眼,都画得清晰可见。
转至《姑苏繁荣图》,清代姑苏城的航运盛况以另一种姿态呈现,画中约有一万两千余人,大小官船、货船、客船、杂货船、画舫以及竹筏等四百多条,是研究古代内河船、漕运船不可多得的珍贵画卷。《潞河督运图》则大气磅礴,流水行云,整幅画面以督运官舫为线索,图中画有官船、商船、货船、渔船等六十四条,每艘古船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从中可探寻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形态、人文风情、区域经济的真实信息。
古船文化沙龙
今天制作的模型是古代漕运粮船。粮船,是漕运的主要执行者,他们承载着沉甸甸的希望和责任,那些船上的粮食,或许是农民一年的收成,或许是灾荒之年百姓的救命粮。每一粒粮食的背后,都蕴含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深深的期盼。
船模制作环节在老师指导下有序进行,读者朋友依次取下零件,先后安装好船的肋骨、甲板、侧面船舷,取下船舱零件安装在相应位置,通过以上操作,船体制作完成。尽管有些参与者是第一次接触船模制作,但在互相交流、协作下,一艘艘精巧的漕运粮船逐渐成型。
在活动各个环节,老师鼓励年龄较小的读者强化自主意识,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既增强了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又树立了小朋友的自信心。
活动最后,大家合影留念,手中的古船模型不仅是一件手工艺品,更成为连接古今的纽带。通过亲手制作,参与者们不仅加深了对古画中船舶文化的理解,更在互动中感受到传统技艺的魅力。
关注更多
冀图邮书
抖音官方账号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