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扫墓看中国,中国扫墓看广西;又论拜山祭祖哪家强,广西老表第一行!

每年清明节期间,网上刷到广西拜山的视频那可是让人大开眼界。



有水上祭祖的,有爬竹竿的,有攀悬崖祭祖的,有在草丛找太公的,还有爬洞的,今年出现了无人机,和机器狗祭祖的。

你别说,咋一看,还以为是特种兵飞虎队的呢,海陆空全部都用上了。在广西拜山扫墓没点本事还真不行!



很多外地朋友很好奇他们当时抬棺的时候是怎么抬上去的。其实外地的朋友们都想错了,广西这里是有二次葬的习俗的,就是说去山上拜的太公几乎都不是棺木下葬的,都是二次安葬的。

广西的二次葬,也称捡骨葬,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殡葬习俗。

简单的说,人过世后,先找一个地方,大多都在自己的地里或者山里埋葬,隔个3至5年,看好地理风水选好日子,再重新挖出来,开棺把骨头捡起来放进金坛,找个风水宝地,让长子抱上山或者背上山重新安葬。

当然,不管是第一次埋棺葬还是第二次捡骨葬,都不是随便进行的,都是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示办。都非常的有讲究的。



捡骨葬

捡骨的时候,依据一定的顺序将遗骨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一具完整的遗体形态。然后,再将陶罐中的遗骨安置回重新选定的墓地中,举行一系列祭祖和仪式活动,表达对逝者的缅怀和敬意。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惊耸”,感觉“骇人听闻”,“毛骨悚然”。其实在广西这些习俗都是司空见惯了,没什么害怕的。



小编觉得广西二葬的原因有三:

按传统思想来说:人们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二次葬是一种安顿死者灵魂的方式,让死者能够和死去的先人在一起,或等待再生。体现了对祖先的尊重和对家族血缘关系的重视,确保死者得到真正的安息。保佑家族的运势昌盛。

自然环境因素:广西气候温暖潮湿,虫蚁较多,棺木容易朽坏,先人的遗骨很快会被虫蚁蛀蚀,为保护先人遗骨,人们选择二次葬。



还有一个原因是:二次葬最早是古代中原地区的民族南迁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习俗。因为迁移过程中,割舍不下对先人的思念,舍不下先人的骸骨,装到坛中背负前行,久而久之形成了今天的二次葬,同时这种习俗也影响到南方本地的原住民,这也是为什么二次葬常见于南方的原因。广西把这种传统传承了下来。

不管是哪个原因,广西二次葬的习俗一代代传下来了,已经形成了广西一个传统。

所以就有了广西拜山扫墓祭祖的名场面了。

等找到了风水宝地,这个装着祖宗遗骨的金坛是由家人抱上山去或者背上山去的。那为什么以前一定要安葬在山上。传统的说法就是因为背山有靠山的意思。



通过二次葬,家人为祖宗找风水宝地,是非常有讲究的,而且也不是容易找到的。

听家里老辈说,是家人跟风水先生在山里东转西转,东一找西一找,从这个山头走到哪个山头,或者通过一些亲戚的道听途说哪里有好的风水宝地就去哪里看,以前,为能找到一个风水宝地老一辈的大人不畏艰险,找到了之后,就更不论是在峭壁还是在深山老林,都会背着老祖宗去安葬。一是让祖宗能在天堂有个好归宿,二是子孙后代希望得到祖宗保佑。



小编的太公在很远的山顶上

小编有一个老祖宗就安葬在一座离我们村很远的山顶上,以前没有路的时候,每年拜清明都要翻山越岭,从村里爬到山顶需要3个小时,我们也很感慨老一辈的人们当时背着金坛上山安葬祖宗的时候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情。这个老祖宗的坟头每年都长满野草,这些芦苇草都比人高,每次来拜他,除草是一项大工程。



小编的太公

广西是全国最孝敬祖宗的省份。在广西有一个传统,就是做人不能忘本。不忘本的精神一直传承,所以广西对祭祖扫墓非常重视的,不管是刮风下雨,上刀山下火海,都要去拜山,春节你可以不回来,清明节一定要来!

外地人对我们广西人拜山很好奇,我们广西人同时也很好奇他们外地人都不用拜山的吗



外地朋友很多对另外一个现象也很好奇,就是广西很多坟墓都是没有墓碑,特别是那些老坟墓,很少有墓碑的,外地朋友觉得不可思议。

小编每年跟家族的人一起拜山,久而久也从长辈口中得知一二,广西的坟墓很多没有石碑,小编总结了几个原因。



以前有些太公太婆葬的太远,山太高,很多都是没有墓碑的,长辈们背太公上去就已经够累了,够艰难的,墓碑实在是背不动了。也有说那个年代太贫穷,请风水先生看风水宝地,造墓都是要花钱,就没有多余的钱去做石碑了,于是就把石碑钱给省了。



也有一种说法,是长辈故意不立碑,为的每到清明来拜,就是要口述相传,一代传一代。还有一种说法,以前年代动荡不安,立碑容易被盗墓,为了保护祖宗的坟墓不被破坏,就都不立碑了。反正不管那种说法,习俗就这样传下来了。

有些人就说,后辈有钱了为啥不重新立碑?广西这边是很讲究地理风水的,坟墓不能随便动的,而且有些太公太婆记不清了,不能随便弄。不过现在很多的新墓都会立碑了,立碑都会把直系亲属名字刻上去。



小编太公傍边有山羊

那就有人会问了,没有石碑,是怎么辨别那个太公是自己家的。

以前老辈叫后辈记太公的坟墓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记住那棵树。

但是很多时候那棵树都会被别人砍掉。所以都是靠记忆和回忆去找太公去祭拜他们,在祭拜的时候长辈把墓主人的平生简介告诉后辈,一代传一代,代代相传。

识来路,知归途,这就是我们广西清明祭祖的意义!简单的说,上坟其实是回答了三个问题 :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小编的太公没有石碑

网上有人说感觉广西人扫墓比去西天取经还要难,唐僧遇到困难还有各路神山相助,广西都是靠自己攀岩走壁,飞天过河找太公,真的是佩服。

广西人出发去拜山一定要准备柴刀镰刀,开路用的,还要准备贡品,白切鸡和公文包是必不可少的,还有锄头有香,蜡烛,鞭炮,等等,都是负重前行,爬山涉水。去到太公坟地,卖力的把太公周边所有的野草除干净,然后就是开始祭拜。开始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希望太公保佑平安健康。



太公坐得高看得远

广西清明节,家家都会煮枫叶糯米饭,用来祭拜祖宗,以前老的一辈,上山拜山,肚子饿了,就吃这个糯米饭,以此充饥,很多太公太婆的坟墓都不是在一块的,风水先生会根据逝者的生辰八字还有家里人的生辰八字选择适合的风水宝地,所以很多坟墓都相隔甚远,太多山要爬了,而且广西人拜山,要给坟地的杂草丛生清理干净。一天根本就拜不完的。饥肠辘辘的时候就吃这个枫叶糯米饭。

因此外地朋友对广西人吃贡品也是感到好奇。



吃贡品这种事在广西是在平常不过了,有些为了吃的爽还喝上了公文包,甚至还有人猜码。

我们广西风俗:太公先吃,后才到我们子孙吃。是先敬先辈的文化,不存在迷信。过年那几天也是,煮好菜先端去拜祠堂,太公先吃后到子孙吃。是一种尊重长辈的意思。

坟前吃贡品,寓意与祖宗同饮,吃祖宗吃过的酒菜,为祖宗赐福,祖宗会保佑后人健康平安。



祭祖祈求是附带,缅怀先人才是目的

广西人拜山,翻山越岭的去祭拜,祈求祖宗保佑后代有个好命,长满荒草老坟,并不会让你的运气变好,并不是迷信和科学的问题,而是对先人的追思。

拜山是广西人从有了记忆之后就已经开始了传承。清明的传统祭祀是广西人最情深义重的节日。在野草疯长的山上,年复一年重新开路,去祭拜祖宗,那些以前觉得陌生的老墓,其实都是长辈们日思夜想的亲人。



一年分四季,只有清明节这一天,死亡的灵魂才能等到自己想念的亲人。

小时候带着我们烧纸的人,现在却变成了等着我们给他烧纸的人,回想以前,我们还都挺傻的,总觉得烧纸是迷信,人都不在了,烧那些有什么用?可现如今就怕烧少了,就怕亲人在那边收不到,那烧的不是纸,是惭愧,是念想,是不舍,是弥补,也只有在烧纸的时候才能正大光明的哭一场。



可惜珠穆朗玛峰不在广西,不然珠峰上全部都是太公太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