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警告!上海街头‘韩潮’浓度过高,过去这3个月有近850万韩国人扎堆前往上海旅游。这是什么概念?韩国总共就5100多万人,相当于有1/6都到了上海!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呢!
之前对韩免签政策刚放出来,他们特别头铁,到处嚷嚷说“给钱都不去”,结果是真打脸啊!
从不屑一顾到现在挤爆黄浦区,中间还不到3个月,韩国在上海的旅客订单就增长了180%!不管是南京路、外滩还是市区各大夜市酒吧,几乎走两步就能见到一个宝盖头,转个弯就能听到一句斯密达。上海的烤肉店都快被吃空了,因为每到周末,韩国游客总是一窝蜂5、6百人扎堆来吃饭,排队等排到5个小时之后,本地人都没抢到位置。
免签才3个月啊,他们就表现得那么疯狂,再下去还得了?到底发生了什么,让韩国人的心态产生那么大的转变?
很简单,关键就在于性价比!国外没有的咱们中国有,国外有的咱们中国还有,而且质量更好、景点更美、菜品更丰富,价格也实惠。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链,绝大多数生产资料都可以自给自足,所以从价格上就很有优势!
不是说上海消费水平最高,“沪币”差点自成体系了吗?上海物价的确是贵,但韩国的物价更贵啊!他们那的通货膨胀已经达到了很离谱的程度,一个西瓜没有200块都拿不下来。连白菜都快吃不起了,咱们这1块1斤的大白菜,韩国要100RMB才能买到一棵。连最基本的生活消费都这么高,更别提娱乐消费了!
在韩国住酒店,过夜随随便便就要1500RMB,出行打车也贵的不像话,3公里就要50块钱!相比之下,上海起步里程3公里才14块钱,超出起步价之后每公里收费不到3块。
这下你明白为什么韩国人那么喜欢来上海旅游了吧?
别的不说,光是一个“吃”就足够吸引他们了。很多烤肉店老板都表示,他们来了之后二话不说,直奔吧台吃西瓜,因为西瓜免费!而且肉价也不贵,韩国人来了之后敞开肚皮吃,最终价格连普通白领也能承受。
韩国白领的月薪大概有2万人民币,这个收入看似高,但是放在通胀严重的韩国完全不经花,随便一碗面就要50块钱了,小份炸鸡套餐160,啃个猪蹄要200,吃顿烤肉更夸张,两人份至少要吃掉900块钱!
吃都那么贵了,人家还特别在意形象打扮,男男女女每个月花费在穿着打扮和护肤品上的钱,2000块起步。他们那的房租还特贵,所有开销积累下来就是一笔巨大的负荷,最后只能在吃喝方面勒紧裤腰带,顿顿吃泡菜,日子长了谁受得了啊?
所以他们一到咱们这边,就开始放飞自我了。上海的包容性多强啊!什么川渝火锅、北京烤鸭、粤菜早茶、内蒙黄膘牛肉…都能吃个遍!相信会吃的人都无法错过这些中华美食。
除了性价比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信息差被打破了!
韩国受西方社交媒体影响很深,存在严重信息茧房。在他们的印象里,总觉得中国还是千禧年之前那个困苦贫乏的样子,用不起三星手机,也开不了高铁,很多认知浅薄的斯密达,甚至还以为我们这边到处是雾霾和臭水沟。
这些错误的刻板印象,使得多数韩国人都迷之自信。然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自从2024年11月我们对韩开放免签之后,他们拿着普通护照入境,能在中国停留15-30天。这点时间游遍中华大地是不可能的,但是玩透一个上海,已经足够了。而且从首尔过来非常方便,2个小时就能到,周末抽空过来玩两天,那叫一个爽歪歪。
上海是什么样子我们都知道,发达程度放眼全球也是拿得出手的,甚至比首尔还要好。抱着怀疑态度和刻板印象尝试来华旅游的韩国游客,一落地就看到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夜上海,可想而知对他们造成的心理冲击有多震撼!
干净的马路上全是安静的电动汽车,行人文明有序,偶尔还能见到无人驾驶的出租车,还有30分钟即达的外卖配送,还有酒店里可爱的机器人,以及科技感拉满的无人机送餐,这种极度的“未来感”反差,直接震碎了韩国人的三观!韩流算什么,在绝对实力面前,华流才是最顶的!
有钱的韩国人来到上海,所有配套服务需求都能满足,只有钱不够花的,没有我们大上海提供不了的,多奢侈的享受,沪爷沪姨们都能拿出来。什么1980的上海迪士尼豪华尊享VIP、3000一晚的徐家汇、15万/瓶的97年罗曼尼康帝…人家是说开就开的。
而普通家庭到上海旅游,体验感也很不错,早上来分油条豆浆或者包子生煎,30块人民币就能吃饱;中午吃顿荤素搭配的面,也就25左右;走累了来杯咖啡奶茶,20块;晚上吃点好的,79一位的单人自助餐,能吃西瓜吃到爽,同时肉菜也少不了。整体下来日均消费200-300,已经体验很好了。
以韩国人的薪酬水平,他们去上海消费,就跟我们几年前去东南亚消费差不多。在性价比之外,还能体验到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所以韩国人是越来就越上瘾,最早那批年轻人来过之后,还要拖家带口再来!
从这波上海“韩潮”集中爆发来看,中国已经处在全球物价体系的next level了!
不管是饮食、交通、娱乐、住宿,一系列配套服务的背后都必须要有完整的的产业链作为支撑,才能把物价维持在如此吸引人的水平。
很多同胞都不知道现在海外的物价离谱成啥样了!前段时间中美网友对账,大家都听说了吧?
我们这一沓鸡蛋卖9.9RMB,美国那边已经高到16-40美元了!中国平均每度电大概在5毛左右,老美那边要1.5元,这么离谱的差距,不只是出现在肉蛋奶蔬果之类的日消品上,更出现在工业品上。
同样的例子,可以辐射到其他各个产业上,以致于现在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局面:论薪酬水平,我们是不高,但是论购买力却比很多发达国家都要强,所以人们能吃饱穿暖。
但问题是,现在中国的制造业领先,产品也出色,正因为太出色了,老百姓反而没法消耗这么多产能,消费出现疲软,只能说咱们国家的工业制造实在跑得太快了。反倒是欧美、日韩这些发达国家的游客过来,才更舍得花钱。
从这个角度看,各地文旅出现扎堆现象,并不是坏事。看到这里,你觉得的上海这波火热的“韩潮”,到底该不该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