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

特朗普再度挥出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拳”——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在其宣称“重振美国制造”的口号下,整个汽车产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动。然而,在公众关注整车价格上涨的同时,美国的电动车产业行业,极成为了关税政策下被压垮的意外受害者。



高关税震动汽车行业,电动车遭遇“双重打击”

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业界预计这将导致平均车价上涨高达1万美元。目前美国新车平均售价已接近4.8万美元,这项政策无疑将对消费者造成沉重负担。



尽管特朗普坚称价格上涨“值得”,因为这将“让美国制造回归”,但关税的负面效应已初现端倪。1万美元价格的增长,对于还在与汽油车在价格战上争夺的电动车产业而言,冲击或将是致命的。

首先,电动车电池核心原材料严重依赖中国,而中国正是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主要打击对象,这将直接推高电动车的制造成本。其次,特朗普不仅要征税,还威胁要取消现行的7,500美元电动车购车税收抵免政策。这种“税收+补贴取消”的组合拳,极有可能重创整个行业。

特朗普不信电动车,“通向地狱的转型”

特朗普对电动车行业向来态度冷淡。他曾讽刺当前向清洁能源转型是“通向地狱的过渡”,并誓言废除拜登政府的《通胀削减法案》(IRA)——该法案是推动美国电动车及新能源产业崛起的关键立法。

《通胀削减法案》不仅提供电动车税收抵免,还通过补贴政策刺激本土电池、零部件工厂建设,成功吸引数百亿美元投资,尤其在美国南部和中西部“红州”腹地创造了大量就业。电动车销量在过去一年增长了7%,正是该政策的直接成果。

但特朗普的政策主张,将直接扼杀这一发展势头。一项由普林斯顿大学发布的研究指出,如果税收抵免取消,2026年及以后新建的电动车及电池工厂将“没有存在的必要”。

谁能幸免?特斯拉与现代汽车可能受益

在整个行业风声鹤唳之际,特斯拉却可能成为少数“幸存者”之一。作为唯一一家全美电动车生产链几乎本土化的企业,特斯拉在德州和加州完成全部整车组装,并自主生产包括座椅和电机在内的大部分零部件。尽管马斯克也表示关税“不会完全无害”,但相较竞争对手,特斯拉在国内化程度上的优势使其面临的压力相对较小。



另一家潜在的受益者是韩国现代汽车。就在特朗普宣布征税当天,现代在佐治亚州新建的电动车超级工厂正式开业。与此同时,现代集团董事长郑义宣现身白宫,宣布追加210亿美元美国投资,颇有“主动示好”意味。



然而,这一投资其实源于对拜登政府税收激励的期待。围绕佐治亚工厂,已有至少17家零部件企业陆续落地,其命运同样取决于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的存废。

共和党开始“踩刹车”:就业前景引发内部分歧

虽然废除电动车补贴能够为特朗普实施的新一轮减税腾出财政空间——哈佛大学估计其十年可节省1680亿美元开支——但现实政治压力迫使共和党人重新审视这一决定。

根据行业数据,美国正推进228个电池供应链相关项目,预计将创造11.8万个就业岗位。这些项目多数分布在共和党议员所代表的中西部与南方选区,包括佐治亚、田纳西、肯塔基等传统红州。

面对潜在的大规模裁员和投资流失,一些共和党议员已放缓了立即取消补贴的步伐,转而主张“逐步退出”政策,以期平衡党派理念与选民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

结语:美国制造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特朗普试图以关税强硬重塑制造业秩序,但现实却更加复杂。在一个全球供应链交错、技术飞速演进的时代,孤立政策带来的副作用或许远超过其意图中的“保护主义红利”。

尤其对电动车行业而言,它不仅是美国能源战略的重要支柱,更是驱动未来就业与创新的核心力量。强行掐断其政策支持,等于让美国在与中国、欧洲的新能源竞争中“自废武功”。

未来,美国制造到底是回归传统,还是迈向科技驱动的新高地?这场政策博弈,或许才刚刚开始。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