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因为韩国两位知名演员的爱情悲剧,热搜刷起了满屏的“爆”字。
童星出道的演员金赛纶因为备受抑郁症的折磨而自杀,在她去世后,却意外爆出了金赛纶和另一位韩国国民级演员金秀贤的恋情。
两个人从金赛纶15岁(当时金秀贤27岁)时就开始交往,这显然违反了韩国未成年人性保护法。
在2022年,金赛纶因为酒驾逃逸而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因此背负了大笔赔偿款。
当时她的公司(金秀贤所属)为她代偿了这笔赔款,可就在两个人分手之后,公司却突然向她追讨7亿韩元的债务。
金赛纶恳求前男友无果,心理崩溃之下,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年轻鲜活的人生戛然而止,让人感到既可悲又感慨。看完这件事,我也明悟了:
对于正在恋爱或者即将步入爱情殿堂的女性们来说,在这三件事上对自己越舍得,就能过得越幸福。
舍得投资自己
在很多女性看来,投资自己是趁着年轻有消费水平和赚钱能力,及时四处旅游、做医美、买奢侈品包装自己的“人设”。
但我想说的是,投资自己并不是花了多少钱,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培养,或者学习一门自己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可能会有用的技能。
前段时间有这样一条文案引起网友热议:“月薪五千都敢生孩子,那我月薪五千为什么不能买一个Gucci的包,毕竟包又不会上补习班。”
这其实是基于女性主义浪潮下,为女生们量身定做的消费陷阱。
心理学中的独特性需求指的是个体倾向于追求与众不同的、展现极致个性和差异的事物的心理倾向。
很多人追求奢侈品,一句“我值得!”咬咬牙买下来的包包、手表,其实本质上就是为了小众和独特。
可是,你值得几万块钱的包包,那个包包值得你花几万块钱去买吗?
舍得把自己重新养一遍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博主发的热帖:“我有个同事姐姐,她点外卖时一顿能点三四个菜,吃甜品也喜欢一买好几样,把自己撑到走不动路。
这个姐姐家里有个弟弟,从小好吃的都先给了弟弟,有一次弟弟吃剩下了一个鸡腿,她捡走了鸡腿骨继续啃;
邻居给了她一篮草莓,她边走边吃,使劲往嘴里塞,因为她知道,一旦回到家这些草莓就会被全部分配给弟弟。
她说:“我好恨自己当时那么贱、那么馋,但是我真的吃不饱,长大后我有钱了,总是想多吃一点,弥补一点小时候吃不到的遗憾。”
加拿大心理学家Eric提出的PAC人格结构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性格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父母状态、成人状态、儿童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状态表现为权威和统治等家长作风,成人状态更加理性稳定。
而儿童状态就是每个人心中的“内在小孩”,是我们在成年后仍然遵循的儿童时期的喜好和想法。
如果儿童时期的需求一直未被满足,那么内在小孩的就会在性格中占据更大比重。
因此,如果你的童年中也有遗憾,那就好好将自己重新再养一遍吧。
舍得两种资源投入
在普世意义中,资源单单指的是金钱和产业,大家信奉的是“有钱就有底气”,许多父母为女儿提前购买婚前财产,也是为了给女儿一个保障。
但是聪明的人更加具有远见,他们会进行两种不同的资源投入一个是物质方面的投入,另一个是社交方面的投入。
(1)物质资源的投入:
和前面的投资自己一样,并不是高额消费带来的,相反,它是存款、不动产和动产带来的;
尤其是在婚姻逐渐变为利益交换行为的当今时代,保障自己能够独立自强、经济自由是女性一生都要坚持的课题。
(2)社交资源的投入:
来源于朋友和家人的支持和情绪价值,个体能够从他人反馈的正面信息中获得对自己的积极认知和信心,有助于我们稳定内核、保持心态平衡。
处在价值观相同、互相尊重与平等的朋友群体之中。
这样良好的社交环境也可以为女性提供心理安全感,让她们能够更自由地表达出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就像网友们说的:“女人应该像花一样,不一定漂亮,但一定要绽放。”
你的魅力和力量不仅来自于外在的容貌和装扮,更应该来自于强大的内心。
愿你能够在充实自己的道路上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真正做到自己好好去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