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兼具
自然与人文
双重内涵的节日
我们既要追思故人
也要给地球充个“绿能buff”
快来get这份环保指南
让我们的脚步化作绿色画笔
共同描绘申城生态新画卷
古法新用
清明智慧的低碳传承
古人竹篮装青团
今人“无废踏青包”
选择公共交通、共享单车或步行前往目的地,降低出行能耗,减少碳排放的同时还能锻炼身体~
竹编食盒太沉?轻量化设计——换上玉米淀粉餐盒!埋土3个月变肥料,垃圾直接减量90%。✅
一次性杯具OUT!硅胶折叠杯能重复用1000次,省下的塑料连起来能绕黄浦江一圈。✨
油渍洗不掉?咔嚓剪两刀→秒变环保布袋!循环利用才是真·复古潮流。
露营装备用一次就吃灰?上海各大公园开放共享帐篷,1顶帐篷被10人接力用=少扔50kg纺织废料!
文明踏青三不原则:不摘花、不投喂、不留垃圾,与自然和谐相处。
踏青不仅是亲近自然
更是守护未来的生生不息
用低碳方式收藏春光
让欢愉与万物生长同在
心灯寄情用
鲜花寄情
植树寄情在墓地周边或指定林地
1棵树≈吸收18kg/年二氧化碳,延续生命象征。
☁ “云祭扫”
网上祭扫作为一种新兴的祭扫方式,既环保又便捷,通过各公墓官网或民政部门官方网络祭扫平台即可创建可传承的家族数字纪念馆,在线寄托哀思
祭扫后的“生态善后”
清明不仅是缅怀过去
更是为了未来的生生不息
用绿色方式祭扫
让思念与青山绿水长存
祭扫时,撒一把花种
踏青时,减一片塑料
这些细碎的“环保小行动”
恰似雨滴汇成江河
在时光长卷上浇灌出层层绿意
千年的思念有了新解法
当无数双手共绘生态长卷
这个清明便是万物生长的序章
供稿:市环保宣教中心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编辑:张玉洁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