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发表“轰炸伊朗”强烈威慑,顿时让中东“地缘形势”再起波澜。

随后伊朗媒体对美进行“反呛”,直接公开“导弹城上膛”画面进行回应,同一时间伊总统也拒绝了美方直接摊牌的需求,看来此番伊朗真的“硬起来了”。

不过美伊真的可能就此展开更激烈的“口头交锋”乃至热战吗?其实双方“私下的小动作”并未停止。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眼下随着“俄乌冲突”和平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中东地区的地缘局势则变得愈发显眼。

除了美国和胡塞武装“你来我往”的相互攻击外,时下美伊直接“针锋相对”的状态也成为随时可能点燃的火药桶。

本月25日这一趋势得到明显的展现,当晚美军对胡塞武装所控的萨达省进行了至少两次空袭,明显要加码对伊朗和胡塞武装的“极限施压”。

同一时间,美国媒体又爆料出美国B-2A隐身战略轰炸机同步机密前往迪戈加西亚空军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曾多次作为美军在中东攻击的重要基地,其中对伊朗进行强硬威慑的意思再明显不过。

《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截图



伊朗视频中出现的“地下导弹城”



同一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就公开对外“揭幕”一座新的“导弹城”,与此同时其总参谋长巴盖里还说:这个“导弹城”的攻击速度必然会比“敌人”战线修复更快。

此事当时以“谁都不服谁”而暂时告终,所有人都知道接下来美伊双方恐怕会以更加激进的方式进行“互怼”,日前这一状况果然直接发生了。

3月30日,特朗普直接在对伊朗官员的通话里“撂下狠话”:如果两个月内谈不拢核协议,美军轰炸机就进波斯湾。

伊朗《德黑兰时报》转手就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导弹上膛的照片,并配文直接“反呛”:伊朗的导弹“已装载到所有地下导弹城的发射架上,随时准备发射”。

此刻美伊双方仿佛各自持枪的“决斗者”,只等着决斗的开始。但问题在于他们真的会“动手”吗?尤其是一直以来都被认为不够“硬气”的伊朗。

《德黑兰时报》报道截图





回顾过往,自从佩泽希齐扬就任以来,其所代表的改革派一直希望对美“妥协”,并认为拥抱西方才是伊朗“唯一出路”。

但是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显然并不认同这种态度,因此导致伊朗国内始终无法统一对外态度,也就此被人“看软”。

随后事情出现转机,其中最关键的节点就是特朗普在月初发出的“谈判邀请”,当时他宣称已经致信给哈梅内伊,要就“伊核问题”好好谈谈。

而伊朗内部显然也经受了一些“动荡”,先是伊温和派副总统扎里夫辞职,让佩泽希齐扬阵营再缺一员,孤掌难鸣之下他只能开始“对美硬气”。

不过哈梅内伊现在因为伊朗的实际情况也有所“动摇”,就此他的态度改成了“谈判可以,但不能在威胁下谈”。



那么如何才能算作“不被威胁”?伊朗在国内“统一口径”后,至少要展现出来自己该有的“硬气”,所以此次伊朗的“发射宣称”还真就不太像是装出来的。

根据网络公开的卫星照片来看,确实在波斯湾沿岸地区“新出现”了几十座导弹发射井,其中更有地下隧道相连,完全能够保证伊朗的防卫乃至进攻。

更重要的是,伊朗还公开表示向胡塞武装送反舰导弹,明摆着告诉美国,如果美方不停下威慑的做法,伊朗不拒绝“鱼死网破”。

不过有趣的点则是在于,伊朗此举更多的还是在“秀肌肉”而非真的要和美国“老死不相往来”,毕竟美伊“私底下”的动作并没有停止。

在特朗普发出“轰炸警告”后,伊朗也曾发出了一则不算太引人注意的回复,30日伊朗政府发言人穆哈杰拉尼低调表示已经收到美国信件,并且准备回信。



简言之伊朗与美国的谈判实际上已经提上日程,或者说在相互“威吓”背后的外交进程仍在继续,只是这一次显然美伊仍然还没有达到直接对话的状态。

同在30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也亲自发话称,对于与美直接对话伊朗表示拒绝,但间接谈判始终开放,不过谈判前景如何?还得看美国能不能给我们真正的“信任”。

此言直指曾经特朗普“背叛”伊朗,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一事,但同时也相当于告诉了美方,伊朗对曾经的伊核协议还是“愿意接受”的。

这一举措相当于直接将“皮球”踢回美国,那么美国又该如何应对呢?其实主要核心点还是特朗普对于“极限施压”程度的把握。

细细分析我们其实能够看出,特朗普要的从来都不是伊朗“能否拥核”,而是美国能否重新建立在中东的影响力和能否获得直接利益。



特朗普为何曾经放风要拦停伊朗的油轮?更多原因可能还是美国正在大力开采石油能源并寻求更多的买家。

特朗普为何在此次要高喊对伊朗加征“二级关税”?因为美国希望通过关税构筑贸易壁垒,从而让制造业回流。

一切都有着根源目的,但是特朗普也确实不希望中东再成“战场”,所以如今的“极限施压”本质上是“极限试探”,试探出伊朗底线再进行谈判可以为美国获得更多的利益。

只不过这场“危机”其中最为“吊诡”的是,国际舆论很多人都并不知道一向难以揣测的特朗普会否合理把握这一“尺度”,才造成现在很多人都认为美伊不可能真打,但也绝不敢打包票的现状。

毕竟说不定某一次不经意的举动,就会引发擦枪走火的情况。或许这时候中俄伊日前对伊核问题进行的探讨方向,才是该问题真正的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美派遣B2轰炸机前往印度洋基地,加码对伊朗“极限施压”》

央视新闻《视频丨伊朗揭幕一处新的“导弹城”》

华尔街见闻《特朗普:若核协议无法达成,将对伊朗实施轰炸》

环球网《警告美国!伊朗媒体:伊朗的导弹“随时准备发射”》

新华社《特朗普称已致信伊朗最高领袖促其就弃核与美谈判》

北晚在线《伊朗总统:间接谈判始终开放,美方须建立信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