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十个短视频八个教你摆摊暴富,我们就长得那么像韭菜吗?摆摊教你月入十万,收你一天的收入不过分吧。
最近摆摊卖大锅卤菜月入十万的短视频是一条接着一条的推,漂亮的摊主,干净的美食,再加诱人的收入。让人不得不联想翩翩—对收入的渴望。
可实际却是主播白天拍"日入三千"的摆摊Vlog,晚上开播卖998元的《黄金地段选址秘笈》,私信再推3888元的"独家酱料祖传方"——整套操作行云流水,就差把"快打钱"三个字做成LED灯牌挂在直播间。有学员花半个月工资买的"秘制烤肠配方",到手发现是百度文库三年前的公开文档;斥巨资购入的"网红餐车设计图",打开竟是小区门口五金店老板画的草图。这哪里是知识付费?分明是"智商付费"。举个栗子。
案例一:义乌"狼牙土豆夫妻":数学不及格的致富经
央视报道过的95后夫妻日卖500斤土豆+250斤豆腐,号称日赚9000元。按义乌10元/份的均价计算,需每分钟卖出1.875份且持续8小时,这还不算备货、收摊时间。实际情况却是他们的摊位费是41万/年,单摊位费每天成本就是1138.89元。而日赚9000也不是天天都有,通常在周末等节假日才会这么多。这还是央视报道过的内容,表面看着很厉害细究以后,发现没那么简单。
案例二:广州"烤肠刺客"的速成班骗局
某机构宣称"烤肠摆摊三天回本",学员花6800元买到的却是:
- 淘宝9.9包邮的烤肠机使用说明
- 批发市场2毛/根的淀粉肠货源
- "日销千根"话术模板(还要求自费雇托儿)
多位学员因使用违规添加剂被罚款,机构却以"个人操作不当"拒退学费。其实真赚钱的都在卖课,真摆摊的都在撑。就像成都夜市老江湖说的:"现在十个摆摊的,八个想当导师,剩下两个在写维权举报信"。
对比正规餐饮加盟。蜜雪冰城要验资才给授权,这些"摆摊大师"见个微信红包就喊"家人";肯德基选址得派专业团队蹲点数人流,"导师"们教你用手机地图画个圈就算"商业分析"。最绝的是售后保障:学员亏得底朝天要求退费,对方反手就是一套"心不诚则不灵"的玄学话术。
深扒"摆摊神话"的产业链,会发现比麻辣烫的汤底还浑浊。上游有专业公司批量生产"摆摊大师"人设,中游是刷量团队制造"排队盛况"假象,下游还有话术团伙负责收割韭菜。有记者卧底发现,某培训机构同时运营着"烤苕皮之神"和"淀粉肠女王"两个对家账号,左手教人卷死同行,右手传授差异化竞争。这左右互搏之术,连周伯通看了都得递根烤肠拜师。
但为什么总有人前赴后继往坑里跳?看看满屏的"三个月买房"暴富故事就知道,因为诱人呀。没则这样的视频都告诉你,你缺的不是能力而是机会。只要你够努力和拼搏,有一些投资和专业指导,就能轻松月薪十万。就像网友说的:"明知可能是坑,但万一是梯子呢?"这份对"万一"的孤注一掷,成了骗子们最好的韭菜肥料。
再说回卤菜摆摊月入十万的坑
你以为支口锅就能卤出金山?那些短视频里堆成小山的卤味,仔细看底层垫的全是泡沫塑料!宣称"日入过万"的摊王,暗地里雇50个群演循环排队;所谓"祖传秘方",实为淘宝9.9元包邮的卤料包。现实是:敞口卤锅4小时氧化发黑,损耗率超40%;同质化内卷让八家卤味摊在百米内互卷价格,毛利跌破30%;更别提三天一张的城管罚单、月均800元的"科技狠活"开销。当"摆摊导师"们靠收徒月入5万时,真实摊主正为日销百元挣扎——这哪是创业蓝海?分明是韭菜汁里煮着焦虑,还飘着两片"幸存者偏差"的香叶。关键人家月入十万赚的不是卖菜的钱,你搞错了。
想赚钱想创业是好事,起码知道努力奋斗。但跟导师创业摆摊之前能不能先了解一下,简单算一笔账。月入十万的生意不传自家人教你一个素未谋面的外人。所以给怀揣创业梦的朋友说句实在话:真要学摆摊,去菜市场给煎饼大妈交两百块学费,都比网上交八千智商税强。至少大妈会教你火候怎么控、城管来了怎么跑、下雨天怎么防潮——这些才是江湖里真刀真枪的"生存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