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由中建二局承建的
南宁吴圩国际机场T3航站楼二标段项目
钢结构主体全面封顶
在32台液压提升器的同步作用下
重达1800吨、标高达46.8米的
最后一块钢屋盖整体提升
“百鸟神衣”造型首次惊艳亮相
与现有T2航站楼共同构筑"双凤还巢"的壮美景观
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工程
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总建筑面积30.5万平方米
项目团队突破大跨度钢结构施工技术壁垒
采用预拼装工艺、数智化技术等
实现超大型构件毫米级精度控制
建成后,机场总旅客保障能力可达5000万人次
对全面提升南宁国际空港运输效能
促进广西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深化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云端操作
助力“羽翼腾飞”
项目以非遗文化“百鸟神衣”为设计灵感
打造12.6万平方米自由曲面钢屋盖
相当于18个标准足球场大小
网架跨度最大达66米,屋盖高度达6米
对施工精度提出了极大挑战
项目结合现场实际部署
划分7大提升区域和14个模块吊装区
同步展开“双轨制”施工体系
中央区采用“原位拼装+分区提升+后补杆件”工艺
外围区域实施“模块化拼装+智能吊装”方案
顺利完成各分区钢结构网架提升
提升不易,升空后安装更难
面对最高达36.5米的网架结构
最大高差达18米的单个提升区域
项目团队组织专家评审
采用高精度全站仪严格测量、严格拟合
严格控制拼装单元的几何尺寸
采取刚度大、周转性强、标准化高
的可调式专用支架
保证拼装定位准确与支承稳固
最终将安装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成为大跨度钢结构安装精度新标杆
极限控制
打造“钢翼之躯”
项目屋盖总用钢量2.5万吨
包含约8万根杆件、1.2万个焊接球
最大悬挑30.25米
庞大的“钢铁羽翼”造型
需要一副经得起考验的“骨架”
为提高焊接效率和质量
项目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半自动焊接技术
减少熔融金属与空气接触和氧化
大幅提高焊缝强度与致密性
同时优化施焊顺序
从中间向四周涟漪式扩散
减小焊接变形和焊接残余应力
在拼装阶段
项目采用一种胎架装置及其胎架拼装单元
即运用标准化单元模块
实现钢结构网架多元化排列组合
满足不同形态和尺寸的钢网架拼装焊接需求
主立柱顶端设置限位面
用于对钢网架进行“定位卡尺”
确保钢结构拼接的稳度和精度
为“百鸟衣”打造一副稳固的钢铁之躯
数智护航
勾勒“羽翼蓝图”
项目借助钢结构全生命周期
数字建造管理平台及BIM智慧建造技术
科学调整钢结构工序
按照钢柱、屋盖拼装、屋盖提升
金属屋面顺序组织流水施工
并根据土建跳仓施工
在分散间隔的区块上
合理规划卸车地点、堆场及拼装场地
保证拼装、吊装、运输、站位等关键工艺运输畅通
项目引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MIDAS gen、ANSYS、SAP2000等
根据模型、载荷及作业条件
对屋盖提升过程进行模拟分析
分析屋盖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及卸载后变形
确保整体施工符合设计要求
(中建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