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3月14日下午6时,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并宴请越南劳动党中央总书记长征、印尼共产党中央总书记艾地。谈话中,两位兄弟党的领导人对《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出版很感兴趣。



长征高度赞赏《毛泽东选集》,他认为毛主席的文章气势磅礴、一气呵成。毛主席则反复重申自己的文章不是“一气呵成”:“对已经发表过的著作,十分满意的很少有。例如,《实践论》还算是比较满意的,《新民主主义论》是经过反多复修改才定稿的,而《论联合政府》则只是把政纲排列了起来,加工的不多,不好。”



《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出版工作持续了好几年。1951年3月初,毛主席以休息的名义向党中央请了假,准备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工作。他交代负责警卫工作的汪东兴,说:“现在在北京分心的事情太多,搞 《毛泽东选集》要找个僻静些的地方,集中精力才容易搞出来。《毛泽东选集》 不仅中国需要,苏联也正催着要,目前必须要集中精力突击一下。找个离北京不太远的僻静地方,不能占用老百姓的房子,也不能占用招待所。”



按照毛主席的要求,汪东兴选择了石家庄西郊的一个四合院,院子的陈设比较简陋。当时天气还比较寒冷,房间只是临时搞了一个土暖气。

这里的环境很幽静,非常适合编书。于是,毛主席在这里住了两个月,修改并审定了大部分的选稿。协助毛主席工作的,主要是他的三位秘书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毛泽东选集》 的编辑工作,是毛主席从头到尾亲自做的。经过全党理论精英的努力,《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于1951年10月出饭,第一次印行达106.6万册。尔后,在毛主席亲自把关下,《毛泽东选集》第二、三卷,先后于1952年4月、1953年4月出版, 第四卷则到1960年9月才出版发行。



《毛泽东选集》第一至第四卷,包括了毛主席从1925年12月到1949年9月各个时期的最主要、最具有代表性的著述。这些理论著作,集中体现了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载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对此,毛主席本人一贯有着清醒的认识。早在1945年4月21日,毛主席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做报告时说,“决议案上人们把好事都挂在了我的账上,因此我对这件事发表些意见。若是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



1961年3月23日,毛主席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又说:“如果没有那些胜利和那些失败,如果不经过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如果不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我的那个《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小册子也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写出来。正是因为要写这个小册子,才逼着我研究了一下资产阶级的军事学。”



1964年3月24日,在听取薄一波、谭震林等人汇报时,毛主席仍然深情地说:“《毛选》什么是我的!这是血的著作。”

“《毛选》里的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的。”

短短的几个镜头里,将一代伟人的谦虚谨慎表现得淋漓尽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