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苏区的大管家;他,因为权力斗争被排挤,而无缘长征;他,与毛主席成为挚友,他们无话不谈,无话不说;他,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没有经费,没有后勤,没有支援的情况下进入片区开展游击战,与敌人周旋。被敌人包围时,他毫不畏惧,英勇奋战。无路可退时,敌人放火烧山,最终战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就是赵宝成。关于他,有很多的谜团,如果不是因为儿子的入党问题一直无法解决,恐怕他的身份一直是个谜。
赵宝成,1902年出生于山西五寨。父亲曾是秀才,生逢乱世,军阀混战,什么公平,什么正义,根本无从谈及。有枪便是草头王,匪徒,马帮,拦路抢劫,已是家常便饭。百姓生活举步维艰,军阀忙着争地盘,抢利益。对百姓的死活,置若罔闻。政府腐败无能,对内欺压百姓,对外,阿谀奉承。这样的国家有什么前途,人民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
大学里,赵宝成接触到了进步思想,经常去听李大钊的演讲。对于李大钊提出的一些观点,民族现状,都很认同。也正是那个时候开始,赵宝成开始迷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一有空闲时间,赵宝成便钻进图书馆里翻阅有关马列主义方面的书籍。随着知识面的拓宽,赵宝成越来越觉得,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1924年,赵宝成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年,赵宝成利用学校放假的机会,开始在家乡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积极参加革命运动。
两年后,赵宝成大学毕业。此时的赵宝成,已经是拥有两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了。受组织安排,赵宝成与程子华等一道回山西传播革命思想,为党在山西发展做前期准备工作。本来,以赵宝成的家境,轻而易举便可谋得一份舒适安逸的工作,但是赵宝成没有这么做。二是接受组织安排,回乡传播共产主义思想。
生逢乱世,军阀混战。即便如此,赵宝成也没有逃过阎老西的魔爪。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事变,国共合作告一段落。阎锡山骨子里就是军阀,与蒋介石之间,政治利益交错,对蒋介石提出的“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共党”的口号,执行的更是到家。赵宝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捕的。
阎锡山与蒋介石之间,是纯粹的面和心不和,因此,赵宝成被捕不久便被家人通过关系保了出来,赵宝成还利用家里的关系,捎带保了数名被捕的其他同志。
革命形势不容乐观,白色恐怖日益严重,敌人的盘查越来越紧。越是这样,越要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赵宝成被家人保出后,为避免连累家人,赵宝成辗转北京、上海、天津等白区开展工作。一直到1931年,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投敌,出于安全考虑。赵宝成回到了苏区,当时苏维埃的中心,江西瑞金。
从白区到革命根据地,有一个角色的转换。赵宝成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渴望工作,对于工作角色的转换,他适应很快。
赵宝成的表现,很快被时任苏维埃副主席的周恩来发现。想到赵宝成曾经有过白区工作的经验,并出色地完成了筹集经费,物资转运等重要任务。周恩来觉得,赵宝成目前的工作有点大材小用了。开会时,有人顺带着将赵宝成的情况作了说明,并建议由赵宝成来负责苏区的后勤保障工作,时机成熟时,再行任命。
领导有领导的考虑,之所以没有一下子任命赵宝成为负责后勤保障的总务厅长,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会上有不同意见,二则是给赵宝成一个缓冲器。赵宝成可以利用这个缓冲期,进一步熟悉工作,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打好基础。同时也是为了避免高层出现大的分歧,波及到个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赵宝成不想去考虑这些,只想工作,偏偏麻烦会找上门来。赵宝成的任命是一年后宣布的。事实上,赵宝成对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是赞成的,到达瑞金后。赵宝成经常就中国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出路跟别人一起探讨。以至于到后来,当毛主席收到石澹峰的求助信时,一眼就认出照片上的人。
此时的赵宝成,已经与石澹峰喜结良缘。石澹峰同为共产党员,二人相识与白区,有着共同的革命目标,共同的革命理想。最终,促使二人走到了一起。
赵宝成对于中央高层的政治分歧,也有所耳闻。包括妻子石澹峰也悄悄地跟赵宝成说,尽量的少说话,避免连累。赵宝成却只是一笑了之,“革命事业并不是某一个人的,他们又不是霸占着那个位子不放了。他们还要搞封建社会中世袭罔替那一套不成。那还要我们革命干什么?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又是为了什么参加革命的?他们要搞那一套,不要说我不赞成,就是其他领导同志也不赞成!历史是人民来评价,不是某一个人来评价。”
石澹峰知道,自己丈夫是什么性格,多说无益,随他去吧!
赵宝成继续在书本中,实践中,探讨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全然不顾外面的风言风语。政治斗争是残酷的,高层主要领导到达瑞金后,坚决地执行了左倾路线方针。有意识地争夺党和军队的领导权,直至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惨痛的教训,引起军队将领及中央高层的不难。
1934年1月末,赵宝成在“全苏二大”再次当选为中央政府总务厅厅长,这是大部分人对他工作能力的认可,但有人却不高兴了。赵宝成平日里的言行,早已有人添油加醋地作了汇报。所以,有人是不喜欢赵宝成的。也正是这个时候,一场针对赵宝成的斗争已经开始酝酿。
赵宝成是苏区大管家,苏区这么大的摊子,这么多经费,就不信抓不住赵宝成的“小辫子”。不久,有博古授意,要对总务厅账目进行调查,理由是苏区修建大礼堂账目不清楚。这件事说起来就给人一种做得越多,越容易被挑刺的感觉。
早在1933年8月,苏区中央政府为迎接即将召开的六届五中全会以及“全苏二大”,修建一部分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工程。经费不足,物资短缺,时间紧,困难重重,但赵宝成没有任何怨言,愣是克服重重困难,按时完成了任务。
本是大功一件,却被有心人拿来做文章。
查账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没错,都是冲着赵宝成而来。他们的辛苦没白费,还真揪出来点问题。查出总务厅管理处处长徐毅和“全苏大会工程处”主任左祥云共挪用公款吃喝近千元,其中左祥云个人还贪污了二百多元。
下属出了问题,领导能没责任吗?古人不是有句话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真的是,瞌睡的时候,送来了枕头。最起码的领导责任是免不了的,赵宝成就这样调离了工作岗位。
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调离工作岗位的赵宝成,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在哪里不是革命,赵宝成依然信心满满。让赵宝成始料不及的是,红军长征,自己已经被划到了留守队伍里。
就连毛泽东,如果不是周恩来等人极力反对,恐怕也会跟赵宝成一样,成为留守队伍中的一部分。自然,这一切博古心里一清二楚。大家都清楚,红军主力一旦撤出,接下来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局面。
国民党的反扑是肯定的,在没有支援没有后勤的条件下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赵宝成作为留守人员,又是主要领导。没有后勤,没有支援,赵宝成只得带领为数不多的队伍转入山区,开展游击战,跟敌人在大山里打转转。
气急败坏的敌人,为减少伤亡,下令放火烧山,赵宝成终究在无路可退的状况下献出了年仅33岁的生命。
赵宝成牺牲了,在当时的情况下,对于赵宝成的牺牲,没有几个人清楚,更何况赵宝成身上,还有博古等人为其量身定做的处分决定。没有一定级别的领导是说不清此事的。好在石澹峰混在人群中捡的一条性命,石澹峰无处可去,只得回老家山西,与儿子石毅相依为命。
1947年,石澹峰与赵宝成的儿子石毅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场上,作战勇敢。唯一的心愿就是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父母都是共产党员,儿子自然不能落伍。
但是,儿子入党申请书没少写,但入党问题一直未得到批准。追问之下,原来是因为父亲当年的问题,难以定性。儿子跟母亲石澹峰将情况一说,母亲石澹峰大为惊讶。真是想不到,这方面的事情而今影响到了儿子的入党。
石澹峰思来想去,当年的问题,那是权力斗争问题,丈夫不过是受连累而已。现在,能说清楚的人已经没几个了。但是,毛主席是知道的,当时的状况也只有毛主席清楚。随即,石澹峰决定向毛主席写信求助,为丈夫正名。
为保险起见,石澹峰在信中夹带了赵宝成的照片。收到石澹峰的求助信,特别是看到信中夹带的照片,毛主席一眼便认出了赵宝成,并笑着说,这不是中央的总务厅长吗?这不是曾经的大总管吗?我可以证明!
丈夫已正名,儿子顺利入党,石澹峰收到毛主席的回信,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历史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千千万万像赵宝成一样,为新中国的建立而付出了生命的革命先烈。或许他们有的连名字都没有,但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共产党员”。他们,对于生活在和平年的我们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精神财富。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都是,他们是无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