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就算躺着不动,中国20年也追不上!”
2015年,张召忠教授的一句话,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有人骂他“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也有人觉得他又在“战略忽悠”。
可时间一晃,十年过去,世界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再回头看这句话,它到底是真知灼见,还是危言耸听?
中美军力的对比,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张召忠“20年追不上”十年后,中国军力到底追到哪了?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拨回2015年。
当时,中美虽然都是经济大国,但军事实力的差距可以说是“天上一脚,地上一脚”。
美国的军费接近6000亿美元,高居全球第一,而中国的军费只有它的四分之一,连个零头都算不上。
这差距直接体现在装备上,美国当时拥有10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最新的福特级也在建造中,全球范围内横着走。
而中国呢?只有一艘从乌克兰淘来的“辽宁舰”,而且还是改装的,主要用于训练,战斗力如何还是未知数。
至于国产航母,那时候连影子都没见到。
水下力量的差距更是巨大,美国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和一大批攻击核潜艇,采用静音性能极强的自然循环反应堆,可以悄无声息地游弋在深海之中。
而中国的094型战略核潜艇,噪音水平落后美国至少20年,被西方嘲讽为“水下拖拉机”,一旦下水,几乎是“自带BGM”,还没靠近敌人,可能就已经被发现了。
面对这样的差距,张召忠的那句话,真的有那么夸张吗?
还是说,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逆风翻盘”?
核武器方面就更不用比了,美国当时坐拥4500枚核弹头,其中1550枚随时待命,随时可以发射,彻底压制全球。
而且,美国的“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早已成熟,陆基洲际导弹、战略轰炸机、战略核潜艇随时待命,确保无论发生什么,都能给对手带来毁灭性打击。
反观当时的中国,核弹头数量估计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二次核打击能力也不够完善,想要形成有效威慑,还得靠“藏在深海里的底牌”。
但问题是,当时的094型战略核潜艇噪音巨大,能不能顺利完成战略巡航都是个问题,更别提执行核反击任务了。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召忠的“20年追赶”论,真的不是悲观,而是基于当时中美军力对比的冷静判断。
他并不是看不起中国,而是提醒大家,差距摆在这里,别盲目乐观,得脚踏实地往前赶。
当然,他可能也没想到,接下来的十年,中国军事现代化会加速狂奔,取得让世界刮目相看的进步。
珠海航展:中国军工的亮眼成绩单
2024年的珠海航展,简直就是中国军工的高光秀场,各种先进装备轮番登场,让人眼花缭乱。
歼-20、歼-35A、翼龙无人机、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
一大波硬核装备让军迷们直呼过瘾!歼-20作为全球顶尖的五代机,已经大规模列装,成为中国空军的“王牌战机”。
福建舰的亮相更是让人热血沸腾,这艘中国最新的航母用上了电磁弹射,战斗力直接拉满,已经具备和美国福特级航母掰手腕的底气。
要知道,过去是刘华清将军站在美国航母上踮着脚看,如今却变成外国军人在中国战机展台前驻足研究,角色彻底互换。
这不仅说明了中国军工的崛起,也证明了国家综合实力的跃升。
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的强力支撑。
2023年,中国GDP达到126.05万亿元,全球占比越来越高,经济韧性十足,发展势头稳健。
而且,中国不仅仅是在增长,更是在升级。
传统制造业正向高端、智能、环保方向转型,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更是风生水起。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全球第一,比亚迪、特斯拉在国际市场打得火热,展现出超强竞争力。
军工腾飞,经济升级,中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向世界证明——我们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跑起来了!
就算是在被西方疯狂打压的芯片领域,中国依然咬紧牙关,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
中芯国际的14纳米工艺已经量产,并且不断向更先进制程迈进。
华为海思的麒麟芯片更是强势回归,不仅性能提升,功耗控制也相当不错,直接让外界刮目相看。
这些成就,离不开全国上下的拼搏努力,更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写照。
反观美国,军事发展似乎开始踩刹车,甚至有些力不从心。
大笔军费被乌克兰战争吞噬,资源分散,效率低下,导致新武器研发陷入停滞。
F-35战斗机仍然是美军的“当家花旦”,但面对中国歼-20、歼-35A的步步紧逼,已经难掩疲态。
至于号称“未来战舰”的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虽然隐身性能不错,但一艘造价高达45亿美元,成本远超中国055型驱逐舰,作战效能却差不了多少。
美军其他装备也面临类似问题,M10布克轻型坦克、F-15EX战斗机造价高昂,性价比远不及中国同类装备。
这种“高成本、低效率”的军工模式,让美国军力发展变得越来越吃力,而中国却在用更高效、更务实的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世界军力格局,正在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核心技术领域的挑战与差距
中国这些年的进步确实让人振奋,很多领域都在迎头赶上,甚至实现了弯道超车。
但冷静下来,我们也必须看到现实:挑战依然不小。
在高端芯片、航空发动机、生物医药这些关键领域,美国凭借几十年的技术积累,依然占据优势。
比如顶级芯片制造,虽然中芯国际在努力突破,但跟台积电、英特尔相比仍有差距。
航空发动机领域,中国的太行系列正在进步,但和美制F135这样的发动机相比,还有不少路要走。
再看国际金融体系,美国凭借美元霸权,掌握着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全球结算体系、金融市场,美国的影响力依然难以撼动。
航母更是典型例子,中国目前有3艘,美国却足足有11艘,而且全是核动力。
虽然差距在缩小,但想要真正“打破壁垒”,还得持续发力。
虽然中国军工这些年发展迅猛,但不得不承认,美国在某些关键军事技术上依然保持领先,比如航空发动机。
美国空军虽然因为经费紧张,基本放弃了六代机NGAD项目和配套的NGAP新一代发动机计划,但别忘了,他们在之前的研发中已经积累了不少技术储备。
尤其是在变循环发动机领域,美国的突破相当惊人。
虽然F-35换装XA-100的计划被搁置,但美国空军计划改进现有的F-135发动机,预计推力将超过23吨,这意味着F-35的机动性和载荷能力都会得到增强。
相比之下,中国最先进的涡扇-15发动机虽然已经达到F-135原版的推力水平,甚至超越了F-22的F-119发动机,完全能满足歼-20B的需求,但和美国的变循环发动机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未来,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仍需加快技术突破,缩小差距甚至后来居上。
当然,军事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中国正在迎头赶上,一些领域已经接近甚至局部超越美国。
张召忠当年的“20年追赶”论,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当时现实的理性判断。
毕竟,2015年的中美军力对比差距巨大,中国要迎头赶上,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如今十年过去,中国军事实力的进步有目共睹,歼-20列装、福建舰下水、高超音速武器亮相……
许多领域已经站上世界一流水平。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正视和美国的差距,毕竟美国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全球军事布局,仍不容小觑。
不过,中国军力的提升并不是为了挑战美国,而是为了守护国家安全,确保没有任何势力敢轻举妄动。
真正的强大,不是用来发动战争,而是让战争无法发生。
发展军事,是为了更有底气地维护和平,而不是制造冲突。
参考信源
新浪网 2015-07-10 《新浪对话张召忠:美国智库真以为中国有“战略忽悠局”》
央视手机网 2015-04-28 《张召忠:美国啥事不干让中国追 20年也赶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