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燕作为我县清明节的标志性面塑,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寄托着人们对春天和美好生活的期盼。近日,随着清明节临近,我县的传统习俗——捏寒燕,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县城西门坡的面塑店里,记者见到了面塑艺人李月娥。她手中一团普通的面团,在经过揉、搓、捏、剪等一系列娴熟动作后,迅速变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寒燕。



李月娥说:“我从小就特别喜欢捣鼓这些,很小的时候就跟上我妈妈捏这个东西,现在感觉这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喜欢。”





寒燕习俗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的基因密码。以燕子报春的意象传递着四季轮回的农耕智慧,更以面塑艺术承载着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景。每逢清明前后,城乡家家户户揉面塑形、蒸煮着色,既作节令美食犒劳春耕劳作,更作为文明祭品敬奉先祖,在烟火气中延续慎终追远的传统。





李月娥的女儿告诉记者,以前每年清明节前后的十来天时间,她都要准备足够的面粉和佐料为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送上带有祝福的一串寒燕。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陌生人在得知消息后都会提前预约,有的甚至提前付款预定,这让她家也有了新的生财之道。尤其前几天她们学会了发送视频和直播后,单天的面粉消耗量也达到了七八袋。

来源:临县融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