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主席与袁隆平先生情谊深厚,这段故事为人所熟知。华主席既是袁老生活中的好友,也是其事业发展的重要助力。袁老每次前往北京,都会前去拜访华主席。即便两人工作繁忙,也总会抽出时间相聚,相谈甚欢,分享各自的想法与经历。

2006 年 6 月 9 日,袁老去看望华主席,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此时华主席身体已大不如前,但仍坚持用硬笔为袁老写下 “隆平同志,贵在创新”,并签上日期。这既是对华老对袁老的鼓励,也见证了二人的深厚友谊,更是对华老对袁老一生创新精神的认可。

华主席的这一举动,体现出他高尚的人格与宽广的胸怀。即便在暮年,他依然心系朋友与国家未来,这样的精神值得所有人敬佩与学习。

袁隆平先生非常珍视华主席的情谊与鼓励。他将这幅字精心装裱,置于写字台上,使其成为日常工作与研究的陪伴,时刻激励自己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这幅字不仅承载着两位老人的情谊,更体现出一位伟人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所寄予的厚望,以及对后辈的关怀。袁老每次看到这幅字,都能感受到华主席的鼓励与支持,这成为他不断前进的动力与灵感源泉。



华国锋主席离世后,袁隆平怀着深沉情感,写下 “华国锋同志:我们永远怀念您!” 以表达对伟人的深切怀念。

袁隆平在科学界以幽默风趣著称,被称为 “老玩童”。他的题词常充满趣味,比如在灌阳县的题词 “灌阳。好山好水好味稻。” 体现出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与敏捷才思。

灌阳县位于广西桂林东北部,是个农业小县,因袁隆平在此培育出巨产稻而声名远扬。这里的水稻最高亩产曾接近 2000 斤,让袁隆平的题词更令人难忘。



袁隆平先生留下的这些墨迹,体现了他的智慧与才华,也是他和华国锋主席深厚友谊的证明。华国锋曾大力支持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袁隆平在书中表达过对华老的感念,认为杂交水稻能取得后来的辉煌,华老起到重要领导作用。2008 年,华国锋还给《袁隆平口述自传》作序,这也是他在正规出版物中留下的最后文字。

如今,两位伟人都已离世。华国锋同志在 70 年革命生涯里,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奉献毕生精力。袁隆平则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研究、应用与推广,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及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他们的贡献和精神,永远被后人铭记。

看到这些珍贵墨迹,了解他们事迹的人,都会想起他们。他们的一生,是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科学不懈探索的一生。他们的故事与精神,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我们缅怀这两位伟人,感谢他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在各自领域努力工作,用智慧和汗水书写自己的精彩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