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企业员工尤其是财务人员成为诈骗分子的重点目标。为切实提升企业防范能力,东阿公安积极开展反诈宣传活动,通过“案例剖析+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为企业员工送上了一份“防诈大礼包”。


“诈骗分子利用大家的‘贪念’和‘恐惧心理’设置陷阱,遇到陌生电话、信息要警惕,千万不能随便转账。”3月28日,辖区企业财务人员齐聚鱼山派出所反诈唤醒室,民辅警为他们送上一堂生动的反诈教育课。

“咱们财务人员涉及大量资金往来,务必保持高度警惕,决不能随意转账,一旦接到可以电话信息,务必多方核实不要被诈骗分子迷惑。”课堂上,民警辅警结合发生在身边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通过案例解析、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向财务人员深入讲解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种类、诈骗手段和防范应对常识,告诫大家要时刻保持警惕,在日常生活中切勿随意透露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电话和短信,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不盲目点击陌生链接及下载APP等,切实提高自身识诈、防诈能力。民警引导辖区企业职工安装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诈骗预警”功能,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切实增强防范意识,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为提升企业员工和财务人员对诈骗手段的认识,增强反诈意识,3月27日,刘集派出所联合中铁二十二局举办了“诈骗手段分析及规律特点”专题培训。培训中,反诈民辅警们详细介绍了常见的电信诈骗类型以及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套路,并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通过丰富的案例,揭示诈骗分子利用财务人员心理、借助新型技术手段实施诈骗的常用套路。通过通俗易懂、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电信诈骗的各种作案方式和特点,针对“兼职刷单”、“网络交友”、“冒充公检法”、“冒充领导”登录他人微信账号等常见诈骗手法深入分析,并结合最新的“AI诈骗”手段进行剖析、讲解。


两次反诈培训在热烈的讨论声中圆满结束,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他们带着满满的反诈知识和沉甸甸的责任,将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反诈“宣传员”的作用,筑牢一道坚实的反诈防线,共同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营商环境。

民警提醒,牢记“不听、不信、不转账”原则,面对可疑信息和电话,务必保持冷静,多方核实信息真实性。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同时,及时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预警功能,为手机加上一道安全锁。(陶春燕 耿淑芹王文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