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南海怀仁堂内,一份文件被静静地放在了主席的办公桌前。毛主席在抵达办公室后,一眼就看到了文件。这份文件是关于在各个时期当中,对有功绩的中国将领“论功行赏”的草案。
似乎想到什么,毛主席很快翻开了文件。然而就在他浏览了一会文件后,他的眉头紧蹙了起来。毛主席似乎思索了一会,随即沉声对着身边的守卫员说道:“韩先楚怎么只是中将?去把罗荣桓给我叫来。”
究竟发生了什么,竟能让温和的毛主席如此严肃?而他口中的韩先楚又是谁呢?
韩先楚“违抗”彭德怀命令
毛主席有这样的疑问并不意外,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韩先楚出生在湖北的一个小村庄,属于家庭贫困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韩先楚也一样,但他又和一般的小孩不同。他除了早当家之外,还有着伟大志向。
因为从小就遭受资本和地主的剥削,从懂事起,韩先楚心中已经有了目标,年纪不大,对未来的规划却十分明确。14岁仅能参加童子军的年龄,韩先楚已经是“成年”起义队伍当中的一员,跟随组织“跋山涉水”开始游击战。
年少的韩先楚厉害之处在此时已初见端倪,成年后的他更是了不得。17岁加入红军后便是一路开挂,因为表现积极,他很快就被升命为排长。
此后,带领着队伍与敌人四处抗战的韩先楚飞速成长。队伍才刚到达陕北,韩先楚就已经升任为营长,而后到了接下来的抗日、解放战争时期,他更凭借强大的军事才能大放异彩。
这一时期的韩先楚简直可以说是艺高人胆大,并非只有“匹夫之勇”,却无谋士之才。也正因为如此,提起韩先楚其名足以令敌人闻风丧胆。
而韩先勇的才能不仅令敌人头疼,就连“自己人”对他也会偶尔有“头疼”之时,为什么这么说呢?
1936年5月18日,为扩大新革命根据地,军委下令彭德怀率军出征。彼时彭老总麾下一共有两支部队,其中一支为红一军团,另外一支为红15军。而其中的红15军又被分成了两路,北路的这支部队作为单独行动队伍,队伍领导人正是韩先楚指挥的红78师。
韩先楚受彭德怀指示向西进发,就在他们行军两日后,红78师走到了定边城.部队的侦察员在侦察时发现距离队伍不远,竟然有一个国民党的骑兵营。
侦查员很把情况汇报给了韩先楚,他第一时间就和队伍里的团长王得荣以及政委刘懋功便研究出了对敌方案。与此同时,他还快速打了一份请示报告给彭德怀。电报内容言简意赅,简而言之就是韩先楚申请对敌,因为这一次打败敌人胜算极大。
所他在打报告给彭德怀时也阐明了其中厉害,就等着彭德怀的一声令下。可没想到他们等来的却是彭德怀的四个大字:“继续前进!”
在彭德怀看来,尽管韩先楚有信心拿下定边城,可如果拿不下,他们的行动踪迹就暴露了,并极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队伍的作战行动。所以彭德怀几经权衡,为避免打草惊蛇,遂决定先不攻下定边城。
然而面对彭德怀的指令,韩先楚却犹豫了,因为他知道如果这一次不拿下,放任敌人在定边城稳固壮大,后续拿下的难度将会更大。正是考虑到这一点,韩先楚最终决定“违抗”命令,对敌人发起进攻。
事实证明,他的决断十分正确,在衡量所有的形势,红78师势如破竹,快速攻克敌人的堡垒,并占领了定边城。更难得的是,正因为韩先楚对战争准确的预见性,这一决定也为后来红军部队攻克敌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见韩先楚多么具有前瞻性。
他的前瞻性不仅体现在这一时期,在往后的多场战争当中更是如此。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海南岛之战。
韩先楚率部解放海南岛
抗日战争后,国共两党关系迅速破裂,正式开启了解放战争。国民党在解放军一路的高歌猛进中节节败退,此时退无可退的蒋介石决定逃亡台湾。
可就在逃亡台湾之前,蒋介石依旧不死心,而海南岛就被其作为与我党对抗最后的壁垒,作为对大陆的反攻点。此时解放军和国民党相比,海空军优势并不突出,蒋介石之所以将小岛作为反攻点正是基于这样的打算,借此遏制解放军的进攻势头。
为了形成反攻之势,蒋介石很早就将重兵部署到了海南岛,并在海南设立了一个防卫总司令部,管理司令部的将领更是国民党的一名猛将——薛岳。
有了薛岳的排兵布阵,此刻的海南岛即使不是“铜墙铁壁”,但也可以说是铁板一块,解放军要攻陷的确存在极大的难度。正因为蒋介石的重重防御,解放军在解放海南岛时进展相当的不顺利。
尤其是在1949年10月,解放军与国民党的金门战役当中,更是遭遇到了国民党的猛烈反攻。当时因为准备不足,解放军战士们在登岛的过程当中,被国民党利用地形优势还击。一时间,人员损失惨重,更是有近万解放军战士牺牲。
金门战役过后,中央对进攻海南岛开始持审慎态度,队伍士气也陷入低迷,反观国民党军队却凭着这场战役鼓舞了士气。
随着低迷的气息越来越浓烈,更有不少人提出了消极的看法。他们认为想要再次解放海南岛,至少要等所有的装备都配备完善再进攻,更有甚者指出想要彻底拿下海南岛至少需要50年。
至此,这场战争似乎陷入了僵局。就在这时,韩先楚站了出来,他说:
“当前解放海南岛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不能再等,必须要尽快进行登陆作战,错过这一时期,想要再找机会就会难上加难!”
不仅如此,他还强调:
“尽管我军物资还待完善,可敌人未必也准备充分,虽号称铜墙铁壁,实际上他们在海南岛根基未稳,这个时候就是好机会,绝对不能放过!”
尽管韩先楚表达明确,可金门战役带来的伤痛还是让不少人“心有余悸”。而韩先楚眼看提出的意见难以被采纳,他一咬牙直接祭出一张军令状:“一旦我们登陆失败,我愿意接受组织的任何处分!”
或许是韩先楚的果断终于说服了上级,最终中央决定相信他的判断。于是同年3月,韩先楚奉军令对国民党发起攻击,仅两个月不到,解放军成功解放全海南!
蒋介石面对兵败如山倒的局面,深知无力回天,迅速逃亡台湾岛,而海南岛顺利回归祖国怀抱。韩先楚再次证明了决断的准确,再立战功!
韩先楚被定为中将,毛主席:将罗荣桓叫来
按理说,韩先楚屡立奇功,他的职位应该升迁迅速。可偏偏1955年在我军实行军衔制时,韩先楚却只得到一个中将的头衔。这如何不引来毛主席的质问?
所以,当毛主席看到《军官军衔评定草案》时,他迅速叫来了罗荣桓。就在罗荣桓疑问时,毛主席开口了:“为什么韩先楚只是中将?”听了主席严肃的问话,罗荣桓老实回答道:
“主席,按照韩先楚的履历和他的战功,他离上将的军衔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而听了罗荣桓的解释,毛主席点了点头,却是加重了语气说道:“你别忘了,他在海南岛的功绩了!如果没有韩先楚,海南岛将会是第二个台湾!”
或许是毛主席的提点让罗荣桓意识到了问题,就在主席提议后不久,韩先楚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