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台以来,特朗普就紧盯格陵兰岛不放,对丹麦以及格陵兰岛软硬兼施,一边放话不排除动用军事力量得到该地,一边又派出副总统万斯前往格陵兰岛,表示愿意尊重他们主权和安全。

当下,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已经引起了格陵兰岛方面的极大不满。日前,格陵兰岛方面就宣布,将组建新一届的自治政府,政府总理也当场宣布,格陵兰岛绝不属于美国,该岛的未来将由当地居民自行决定。



(特朗普和莫迪)

对于特朗普而言,其当下看上的是格陵兰岛的战略价值。在军事领域,岛上设有美国空军图勒基地,是北美弹道导弹预警系统的关键节点;资源领域,该岛稀土储量占全球10%、未开发油气资源达500亿桶当量,以及冰川淡水资源的战略储备;之后随着北极冰盖融化,该岛还将成为连接欧亚的新航道枢纽。

但是截至现在,特朗普的这一策略,不仅没能让其成功拿下格陵兰岛,反而在损害美丹关系的同时,让北约盟友更加担忧美国对其他成员国领土的觊觎,给美国与其盟友之间的信任带来了致命性破坏。同时俄总统普京也明确表示,将“密切关注并提升北极军事能力”,未来北极将从科研合作区沦为大国的角斗场。

然而,即使是这样,特朗普也似乎无意收手。

日前,美国一名议员就再次爆料,特朗普的下一步行动,或将是要“接管”波兰和南亚大国印度。

这名名为塞思·莫尔顿的民主党议员表示,现在特朗普争取格陵兰岛,是打着所谓“国家安全”的旗号,在北极争夺主动权和优势。那么按照特朗普的策略,其如此关心俄罗斯和中国,未来就有可能因为波兰和俄罗斯接近而入侵波兰。因为印度和中国接壤而想要占领印度。

莫尔顿的这番话,并不是说特朗普真的有意去做这件事情,而是通过比喻的方式来讽刺特朗普的领土扩张政策。但是从当下情况来看,这番话也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以下战略逻辑的。



(万斯访问格陵兰岛)

现在,波兰已经同意支付20亿美元,邀请美国永久驻军了,特朗普就可能借机强化对东欧的控制,将其变为遏制俄罗斯的“前线堡垒”。再加上波兰正在推动“波罗的海管道”项目以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而美国则可以通过控制波兰能源枢纽,扩大其对欧洲的影响力。

印度这边,则是美方印太战略的“关键棋子”。

在特朗普上台后,其再次以所谓“对等关税”威胁迫使印度开放市场。并通过“四方安全对话”将印度绑上反华战车,若是印度一旦表现出战略自主,如缓和与中国关系,美国便可以挥舞关税大棒向其施压。

但是无论是格陵兰岛,还是印度和波兰,特朗普想要实现的,就是重构“美国帝国”的四重维度。

第一维度是在地缘控制上,从“离岸平衡”到“直接占领”

传统上,美国战略依靠盟友体系间接控制关键区域,但特朗普更倾向于直接掌控战略要地,如格陵兰岛,或强迫盟友让渡主权,如波兰驻军,以此来降低“战略不确定性”。



(格陵兰岛)

第二维度是形成资源垄断:确保“美国优先”的物质基础。

从格陵兰岛的稀土到印度的14亿人口市场,特朗普的扩张本质是对全球稀缺资源的掠夺性占有。美国能源部长参与格陵兰岛访问团,已暴露其对矿产资源的迫切需求。

第三维度则是保持单极霸权,遏制多极化趋势。

通过打压印度这个潜在的经济对手、威慑欧洲、围堵中俄等一系列行动,特朗普要做的就是逆转多极化进程,维持美国“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

最后一个维度,则是转移国内矛盾。

近日特朗普已经坦露出其野心,在第二个任期结束后,其甚至有意利用法律漏洞开启第三任任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人。要想完成这个目标,特朗普必须制造“强人外交”形象以巩固基本盘。而收购领土、发动贸易战等戏剧性事件,能有效转移公众对国内经济问题的注意力。



(特朗普有意开启第三个任期)

总之,特朗普的“领土收购计划”本质,是21世纪殖民主义的变种,其以军事威胁、经济胁迫为手段,试图重构有利于美国的全球秩序。然而,在这种策略下,中俄可能加强北极合作,印度则转向对华合作,丹麦、波兰等传统盟友对美信任崩塌,军费开支激增和贸易战,则将反噬美国企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若美国仍不摒弃霸权思维,其所谓的“战略目标”终将沦为自我孤立的地缘政治陷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