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鲁迅的律诗和《自嘲》写作背景
鲁迅〔1881—1936年〕,我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在小说、散文、杂文、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领域,都作出巨大贡献,是一位伟大的文化巨人。
鲁迅
鲁迅一生的诗歌创作,基本上是业余的,但却恰当而精彩地表达了他的思想和人格魅力。郭沫若曾评论:“鲁迅先生无心作诗,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他的一些古体诗,知名度都很高,几乎每首都有名句,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如“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等,有对国家的关心、有对人民的悲悯、有对朋友的真情、有对亲人的牵挂……这一切组成了一个有担当的热血赤子的鲁迅。
“五十与一”
鲁迅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追求民主,追求进步的一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向封建旧思想旧文化宣战;北京女师大学潮时,与迫害学生的北洋军阀论战,被政府免职通缉,还受到御用文人的攻击与陷害;被迫转到上海后,在国民党统治下,大胆揭露其黑暗统治,又遭到政府的种种威胁与迫害。当时,他又与共产党内左倾文艺路线斗争,其后又领导左翼作家联盟,为粉碎国民党绞杀革命文艺的阴谋,作出了巨大贡献,直至去世前夕。
鲁迅全集
二十世纪30年代初,鲁迅转移到上海后,当时国民党政府颁布反动出版法、禁止进步书报、通缉进步文人、秘密处决革命作家,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
《鲁迅日记》记载,1932年10月12日,郁达夫王映霞夫妇,在聚丰园宴请鲁迅、郁华夫妇、柳亚子夫妇和林徽因等。郁达夫鲁迅都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发起人,一直受到国民党政府打压,他俩的日子都不好过,另外,鲁迅还受到左联内部左倾人士攻击。其时在席间,大家谈及其事,鲁迅有点纳闷,郁达夫打趣说:“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没有脱?”而柳亚子又索稿,鲁迅便结合席间谈话,“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以请之。”
这一“条幅”,就是七言律诗《自嘲》。
鲁迅精神
二、《自嘲》原文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三、《自嘲》内容和结构赏析〔上〕
《自嘲》是政治抒情诗,本是自述,却题为“自嘲”,乃是以自我解嘲的幽默,又兼以辛辣的反讽,寓庄于谐,抒发了深受迫害、四处碰壁的愤懑之情,集中体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精神,同时,又是一首语言精炼、对仗工整的七言律诗,体现了鲁迅诗歌的独特风格。
全诗在总体的构思上,诗人独出心裁,把自己的创作生涯,看成是敌我之间的一场大搏斗,精心安排,巧作布局,以搏斗的“环境、方式、动力和决心”四个情节,构成一个完整的斗争体系,创作了这首诗。全诗8句,两句一联,也刚好分成这样的4个层次。
层1、首联“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诗人写自己运交华盖,处境险恶。
诗一开篇,即解说命理典故,说自己生不逢时,碰上了豺狼当道的黑暗社会,“运交”倒霉的“华盖”命运,隐喻自己遭到政治迫害,厄运当头了;“欲何求、未敢”,都是表达极大愤慨之语,有反语的意味,意为“交了华盖运,我又能怎么样呢?一想到改变命运,就被碰得头破血流,我还敢怎么样吗?”愤懑之情、憎恶之意,溢于言表,而讲“未敢”,表达的却是“敢干、巧干”的勇气与决心,有力地控诉了国民党政府的残暴与严酷,并表明了自己极端蔑视与无比憎恶之情,从而,揭示了诗人和国民党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由此可见,诗人在写环境的险恶时,重点突出他和国民党的矛盾是尖锐的,而这对矛盾的斗争与发展,正是彰显诗人硬骨头精神的主线,因此,此联为全诗的总纲。
层2、颔联“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诗人写他从不认命,一直坚持着韧性的战斗行动。
首先,描写敌我双方的斗争态势:写敌人,采用象征手法,以“闹市、中流”,比喻敌人嚣张跋扈、活动猖獗,处境水深流急、非常危险,紧承上联,具体地描写了斗争环境的险恶;写自己,以幽默的笔法,满含着对敌人的藐视与嘲讽的态度,选用“破帽、漏船”,来比喻自己的斗争策略与手段。语言风趣,意象幽默。
接着,再描写敌我双方的斗争情况:将敌我双方反差极大的四个意象一一对应,又分别以“过与泛”将双方联系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进行正面的交锋,而诗人竟然“像用破帽遮颜穿过热闹的集市一样,显得滑稽、巧妙;又像漏船载酒行驶中流的急水一样,充满危难、惊险”,从而,一方面写出了斗争环境的艰难险恶,另一方面又写出了自己激流勇进的策略与手段,既表达了临危不惧的顽强斗争精神,又表现了机智灵活的韧性战斗技巧。
这场战斗,以退为进,恢谐幽默,寓庄于谐,英勇顽强,机智灵活,表现了钢铁的战斗意志,表达了韧性的斗争技巧,是标准的鲁迅式的战斗艺术。
四、《自嘲》内容和结构赏析〔下〕
层3、颈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诗人表白自己的战斗动力、主导思想、原则立场。
诗人采用“千夫指、孺子牛”两个典故,又以感情强烈的“俯首甘为、横眉冷对”两个词组,对比着进行描写,明白地宣告,他要“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统治者”,而又要“俯下身子甘愿做老百姓的孺子牛”,因此在斗争之中,他对敌人毫不妥协,以宣泄对敌人的强烈的憎;而对人民鞠躬尽瘁,以表达对人民的强烈的爱。
鲁迅曾说:“我好像一头牛,挤出的是牛奶、血,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乐。”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毛泽东主席题字
这一联,对仗工整,语言凝练,意象反差大,对比鲜明,感情强烈,爱憎分明,揭示了诗人内心的主导思想,统领着前4句的斗争环境和斗争行动,因此,这一联是全诗的感情高潮。
这一联也是全诗的内容核心,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体现了鲁迅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是诗人一生的写照。
同时,这一联词工情浓,文情并茂,又是诗人最著名的名言,万口争传,光照千秋。
层4、尾联“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诗人写自己不畏强暴,战斗到底的决心。
前句,描写“躲进小楼”的具象场景。这里融合了前面交代的斗争环境险恶,以及斗争策略高超的特点,风趣而逼真地表达了自己采用了“巧干与敢干”的斗争方式:“你们爱干嘛干嘛,我关上门过我的日子,这里是我的世界”,诗人从“住在家里”的具象实况说起,表达了守住阵地的信心,以及乐观的态度;
而后句的“管他”,则描写“精神独立”的抽象理念。在这里,诗人信誓旦旦地表示韧战到底的决心,意为“不管你们在外面怎么折腾,我都坚守住自己的志向,永不改变立场,我还是我”,一语双关,既表明了诗人以退为进,不管形势怎么变幻,前途如何险恶,永不改变干革命的决心,同时,又有力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者的倒行逆施罪行,再结合前一句,虚实相生,强化了主题,总结了全诗,正好收篇。
这首政治抒情诗,是在当年那个特定历史时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不幸的个人遭遇时,诗人怀着无奈与心酸的心情,以自我解嘲的口吻,寓庄于谐,揭露与抨击了国民党迫害进步文人的血腥统治,表达了诗人对敌斗争的硬骨头性格与勇敢坚毅的战斗意志,以及对人民大众的深切同情与甘为孺子牛的献身精神,抒发了对自己深受迫害、四处碰壁遭遇的愤懑之情。
鲁迅译文全集
五、结束语
鲁迅先生的《自嘲》,是一首著名的政治抒情诗,自嘲中交织着反讽,语言风趣,意象幽默,对仗工整,内容庄肃,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层次清楚,情节完整,逻辑性强,结构严谨,又是一首经典的七言格律诗,万口传诵,广为人知。
早在1942年,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评论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 。‘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年,鲁迅写的《自嘲》诗条幅,是赠给柳亚子的,1954年,他捐给国家,并题字说明:“此为鲁迅亲笔题赠之作,其诗万口争传”,今珍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陈存选2025、04、04
参资:百度百科《鲁迅·自嘲》。
毛泽东主席题字的鲁迅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