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菲律宾政府宣布将花55亿美元引进20架美国F-16战斗机,单价近2.8亿美元,比美国自用的F-22还贵。

这笔买卖乍看“不划算”,但结合南海局势和美国近期动作,就能看出马科斯政府的盘算。

菲律宾空军目前的主力是韩国F/A-50轻型战机,最大速度仅1.5马赫,雷达探测距离不到100公里,面对周边国家更先进的战机明显力不从心。



这次采购的F-16Block70/72配备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超200公里,还能挂载中远程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作战能力直接跃升到三代半水平。

显然,菲律宾急着升级装备,是想在南海争议中增加“硬筹码”。

不过,菲律宾全年军费仅50亿美元,花55亿买20架战机意味着其他军备项目可能被挤占。



为何还要咬牙签单?答案在美国身上。

3月底,美国防长赫格塞斯访菲时高调承诺“共同防御”,紧接着就批准了这笔军售。


菲律宾表面上买的是武器,实际是交“保护费”——用高价采购绑定美国军事支持,试图借外力在南海问题上施压。

更深一层看,菲律宾的“地平线3号”国防计划野心勃勃,计划投入350亿美元采购潜艇、护卫舰等装备,F-16只是其中一环。




但靠举债强推军备,反而可能拖垮经济。去年菲空军一架F/A-50坠毁,暴露了其训练和维护短板。

即便拿到先进战机,能否形成战斗力仍是未知数。

美国把二手F-16炒成天价卖给盟友,菲律宾硬着头皮当“冤大头”,背后是政治算计压过了实际需求。

马科斯政府赌上国运押注外部势力,最终可能让菲律宾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