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就像南北供暖线——你以为只是温度差异,其实连空气湿度都能吵一架。
1.
"妈,小宝的早教课排到年二十八了。"我一边给儿子套上防走失书包,一边对着手机免提说。屏幕那头的婆婆顿了顿,传来塑料袋窸窣的声响——肯定又在整理她那个塞满东北特产的冰柜。
"早教课能比见太奶奶重要?"婆婆的东北话透过电磁波传来,每个字都像冻梨砸在瓷砖地上,"老太太今年都九十......"
"妈,"我打断她,"去年回去发烧的医药费账单您还记得吗?"橱柜里那套婆婆寄来的青花瓷碗突然晃了晃,李建国在厨房剁排骨的动静明显变大了。
2.
结婚第五年,我才发现南北婚姻最难的从来不是饮食差异。当婆婆第三次寄来十斤酸菜时,我正在家长群抢购398元/节的奥尔夫音乐课。快递箱上"老鼎丰"的红字被雨水泡发了,像化掉的胭脂。
"你妈又乱花钱。"我踢了踢纸箱。李建国正用手机查杭州到哈尔滨的机票,闻言抬头:"她说小宝该学学东北话......"
"杭州重点小学面试考英语和钢琴,"我举起手机给他看家长群,"你见过考二人转的吗?"
窗外飘着杭州特有的湿冷雨丝,空调嗡嗡吐着暖气。去年从东北回来,小宝咳嗽了半个月,儿童医院的挂号单攒了一抽屉。
3.
矛盾在冬至那天爆发。婆婆突然视频,镜头里是铺着红绒布的供桌:"小宝,给太奶奶磕个头!"
三岁的孩子正跟着iPad学英语,头也不抬地说了句:"No,thanks."
我看见婆婆的手抖了一下。晚上李建国闷声不响地收拾行李,行李箱轮子碾过实木地板,像压在我神经上。
"要么今年各回各家?"我往待产包里塞孕妇DHA——刚发现怀上二胎,还没来得及说。
李建国突然把手机怼到我面前:淘宝页面显示着"东北婴幼儿恒温睡袋,-30℃适用",销量只有23。
4.
初六迎财神那天,门铃响得比支付宝到账提示还急。
门外站着个穿加拿大鹅的老太太,脚边立着两个贴满快递单的纸箱。"顺丰冷链直达,"婆婆摘掉墨镜,"酸菜用真空包装的,不串味。"
她身后,公公正从商务车后备箱搬出个庞然大物——某国际品牌的空气净化器。"你妈非说杭州雾霾大,"老爷子擦着汗,"专卖店说这款能除甲醛。"
小宝尖叫着扑过去翻纸箱,拽出件绣着机器猫的东北花棉袄——淘宝最新款,标签上印着"国潮设计"。
5.
深夜起来喝水,发现婆婆蹲在儿童房门口。月光照着她手里亮着的手机,屏幕上写着"杭州重点小学学区房划分"。
"妈?"
老太太慌得差点摔了手机:"那什么...我看家长群说你们这学区政策变了......"她脚边摊开着笔记本,密密麻麻记着"民办摇号""落户年限"。
我突然想起白天,她戴着老花镜研究待产包清单,偷偷划掉"月子中心"改成"请月嫂"——因为听说月子中心不让家人陪护。
6.
破冰时刻来得比想象中平淡。某个加班夜回家,发现厨房亮着灯。
婆婆正用破壁机打米糊,料理台上摊着《科学辅食添加大全》:"网上说杭州小孩都吃这个..."破壁机突然轰鸣,盖住她后半句"比咱那旮沓的鸡蛋糕有营养"。
李建国在阳台打电话:"对,就是滨江区那套学区房...首付我们想办法..."月光漏进来,照见他手机浏览器开着十几个"杭州落户政策"的标签页。
7.
立春那天,我们带公婆去西湖。婆婆举着自拍杆非要拍全家福,镜头里我和她的丝巾被风吹得缠在一起——她的是拼多多爆款"杭州丝绸",我戴的是她带来的东北貂绒。
"笑一个!"公公突然用东北话喊:"田七——"
"是茄子!"小宝咯咯笑着纠正。
快门按下的瞬间,婆婆的手悄悄托住我的后腰——孕晚期总是容易酸。
8.
最终我们都没回东北过年。但元宵节那天,全家视频时太奶奶突然举起个平板电脑,镜头那边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直播画面。
"曾孙女儿看好了,"老太太的假牙闪着光,"太奶奶给你占了个VIP观景位!"她身后,冰雕城堡正亮起蓝紫色的灯,像极了我们客厅里那台空气净化器的指示灯。
挂掉视频,婆婆突然塞给我一张银行卡:"我和你爸把老房子......"她顿了顿,"就当给二宝买张冰雪大世界的年卡。"
原来世上最暖的从来不是地暖,是总想给你添件衣裳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