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河南网友发帖,清明节我大哥竟然不回家祭祖,要和嫂子去出去玩,我爸去年刚去世。
明天清明节,今天早上我妈问我大哥回来给我爸烧纸不,我大哥说他和嫂子已经订好了晚上的机票要去海南去旅游,不回了。
我就特别的气愤,清明节都不回来祭祖竟然出去玩,大哥说嫂子好不容易放假几天,不想回老家浪费了,想出去散散心。我就恶怼回去了,平时不回来也就算了,清明节去看望爸也不去,是不是人死了连怀念之心都没有了,真是白养我大哥,真是气死我了,你们说我大哥做的对吗?
- 此帖一发,迅速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浪潮。
我们来看看网友们的“各抒己见”:
生病床前一杯水,胜过墓前万柱香。
我很想回,孩子也想回,老婆也没意见。但是看看地图,回家的路是红色,基本上都是耗在路上了,不知道几点能回到,回到老家祭祖的都散了,想想还是不回了。自己在家里买只鸡拜拜老祖宗,希望逝去的先人莫怪。
我们这边都是寒食上坟,清明吃鸡蛋。
人生在世,恩,德,孝,是做人之本,人可无才,不可无德,清明放假,是为祭奠至亲逝者的时间,上坟烧纸,跟路口烧纸,意义不同,有些人,就是无心无德!
我确定,你爸在活着的时候,他也是不管不问的,给老爸上坟烧纸,是给自己对逝者的念想和感恩于逝者。
家里子女们,关于祭奠焚烧,谁去谁烧。谁不去在十字路烧也行,总之是个传说后代子孙的祭奠也兴旺发达。
我们这里人死了,可以烧一年,二年,三年纸。清明祭奠,三年后才开始。
人在的时候他孝顺吗,如果都做好了,别骂。只有一帮思想未开化的人做清明而已。
- 清明,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上坟祭扫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习俗。
清明上坟祭祖,并不是祈求祖先保佑,不是迷信。是家族凝聚,是文化传承。从家族传承角度看,清明上坟是传承家族文化、延续家族精神的重要仪式。
从社会层面而言,清明上坟所倡导的孝道文化,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清明祭扫是践行孝道的具体体现。
中华民族是一个永不忘根、懂得感恩、重视孝道文化的民族,有强烈的根文化。清明上坟是一种对祖先的感恩、对逝者的尊重、对先人的怀念,也是对生命的敬畏。清明上坟,还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情感对话。祭奠祖先,既是对祖先表示敬意,还是对生命的尊重。
至于上述网友提及,哥哥在清明节没有回来祭拜去年刚刚去世父亲,而是选择旅游,网友的观点看法不一。有网友表示,生病床前一杯水,胜过墓前万柱香。强调生前的孝顺,而有人则认为应该继承清明传统。
总之,人死后终究是尘归尘土归土。这是自然法则,任何人不能强求。说白了,人就是地球的过客。人类繁衍生息,也不过是总体生命的轮回。
对于生命个体而言,活着才有真正的价值,人走了,与这个世界就彻底无关了。若干年后,在地球上的一点痕迹都不会有了。
所以,活在当下,享受生命带给自己的快乐,享受大自然赋予的美好时光。让自己的内心活得热忱,充满希望!修炼一颗平常心,一颗淡定的内心,遇事可以“没心没肺”,这才是人生路上的必修课。
其实,祭祖也罢,旅游也罢,这都是个人的人生态度,都是为了“取悦”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心安。人生不易,珍惜自己,珍惜身边人,这就是最大的意义。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