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她离开祖国远赴美国求学,37年后,她带着满身勋章回到祖国。
回到祖国后,她见到了周总理, 吃饭期间,她轻轻地喊了一声:“总理”。显然声音有些颤抖,好像有很多肺腑之言要向总理倾述,但不知道怎的话到嘴边又咽下。
周总理听出她话里的犹豫,便抬头面带微笑看着她,在周总理的鼓励下,她激动地请求:“总理,我有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说。”
她是谁呢?她要跟周总理说什么呢?
她的名字叫吴健雄,出生于太仓县浏河镇的书香门第。当我们看到这个名字时,第一反应会觉得这是一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她这个名字是父亲故意取的。
父亲希望她不为性别所束缚,自强不息,积健为雄。在父亲的安排下,吴健雄进入小学念书,接受教育。
由于吴健雄从小就比别人聪明,所以她的父亲会给她讲一点简单的无线电知识,经常搜集一些科学趣闻、科普小故事给她听,或许就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吴健雄对理科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上学期间,吴健雄就在数理方面展现了很高的天赋,所以在中央大学读书期间,吴健雄按照自己的意愿,从数学系转到了物理系。
在读书期间,吴健雄也遇到了改变自己一生良师——施士元教授,他曾经是居里夫人的学生。就是在这位老师的教导下,吴健雄确定了自己未来的科研之路。
吴健雄毕业后,自然也面临着人生选择,她该何去何从呢?
吴健雄在青少年时期,国内曾经历了帝制复辟、军阀混乱、“九一八”等历史事件。战争和死亡、动乱与复兴,再加上后来的蒋家王朝对共产党的欺压,都让吴健雄明白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要想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就必须要有可以保护自己的武器。于是,她选择来到美国留学。
后来在袁家骝的引荐下,吴健雄成为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分校物理系的学生,正式开始了她的物理研究之路。
吴健雄学习刻苦,天天待在实验室里搞研究,她很快就引起大科学家劳伦斯的注意,劳伦斯认为吴健雄是可造之材,于是决定破格让她成为自己的学生,后来因为劳伦斯实在太忙,就让赛格瑞带着吴健雄一起做实验,搞原子核物理研究。
就是在这些导师的带领下,吴健雄参与到原子弹的建造任务中,也就是著名的“曼哈顿计划”,其实这也是必然现象。吴健雄的任课老师奥本海默是公认的原子弹之父;她的实验指导老师塞克瑞是制造原子弹的核心成员……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当初这些研究都是保密进行的,吴健雄那会儿只是一心想着通过论文获取博士专业,她压根就不知道身边这些导师们正在忙原子弹的前期工作,更不知道她所作的论文也是跟原子弹有关的。
1945年,原子弹引爆成功,21天后,日本投降。从侧面来看,原子弹的成功爆炸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战争的进展,这也使中国老百姓减少了战争痛苦。
至于吴健雄自己的物理学研究高峰,则出现在1956年。这一年,她在华盛顿国家标准局低温实验室里,经过艰辛而又精确的钴60和β衰变实验证明:在弱相互的作用下,宇称并不守恒。
她用精准的实验回答了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的宇称是否守恒的问题,推翻了长期以来被视为基本守则的宇称守恒,这一发现很快就在世界物理史上引起轩然大波。
1957年,“宇称不守恒”这一原理的证实被颁发诺贝尔物理学奖,只是不知道出自什么原因,得奖名单上并没有吴健雄的名字。
但是吴健雄对此并不介意,因为她的目标是在科学中探索真理,后来,吴健雄成了闻名世界的物理科学家。
1978年,吴健雄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士,根据美国的教育制度,即使是科学院士,到了一定年龄还是要退下来,吴健雄是在她68岁那年退休的。
在吴健雄退休前,她和丈夫袁家骝回到阔别37年的祖国,在北京,他们见到了周总理。
当周总理穿着银灰色中山服出现在门口时,吴健雄、袁家骝两双惊喜的眼睛静静盯着周总理消瘦许多的脸庞。
“周总理!”吴健雄嘴唇一动,但没有喊出声来。周总理连忙走到他们夫妇二人面前,亲切地说:“吴教授、袁教授,欢迎你们回来看看祖国的变化,看看家乡的变化。”
落坐后,周总理风趣地说:“你们知道我今天为何要在安徽厅幸会二位吗?”
他俩摇摇头。
周总理说:“你们中一个是河南人,一个是江苏人,我若在河南厅会见二位,吴教授一定会说我是大男子主义;若是在江苏厅会见二位,袁教授又说我江苏人偏心,所以我是左右为难啊,只好不左不右,以取中间的安徽厅为好。”
周总理的话让夫妇俩哈哈大笑,原来周总理是这么幽默的一个人啊!
吃饭期间,吴健雄请求周总理:“我不知道有句话该不该说。”
周总理知道她一定是有求于自己,便爽快地回答:“你说,随便说嘛!没有关系!”
“离家十几年,我最想念的就是父母、哥哥和弟弟,可是他们都去世了……我回老家想祭拜父母,却发现他们的墓早已不知去向……”
周总理明白吴健雄的意思,他说:“关于你父母的坟墓,我托人找过,确因上海市政建需要,曾在报上登过迁移启事,但是无人过问,故而作无坟主处理,我已经请他们考虑有无补救方法,这样可以使你以后回来有一祭拜的地方……”
周总理的话让吴健雄十分感动,没想到周总理不仅管理着国家大事、世界大事,而且连她这件小事也都了如指掌。
但他们万万没想到,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周总理也是最后一次见周总理。
吴健雄始终没有忘记周总理要她“多回来看看”的嘱托,后来几乎每一两年就会回国一次。
1997年,吴健雄因病逝世,她的家人按照吴健雄的遗嘱,把她葬在家乡的那棵紫薇树下,这是她父亲在她出生时,亲手为她栽种的。
吴健雄的墓碑简单且朴素,上面刻着一句话: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不管在外漂泊多久,她的根始终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