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到清明节,家里总是忙碌又温馨。爷爷会早早起床,揉面做青团,奶奶则在灶台前煎蛋饺,炖一碗热乎乎的芋头汤。那时候日子简单,家里不富裕,可这些味道却让人觉得满足又踏实。爷爷常说:“清明吃这几样,传统认为寓意好,能带来平安和好运。”如今,老人不在了,但每逢清明,我还是会照着他们的做法,做上这三道美食,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围着饭桌听他们唠家常。明天就是清明节了,不管家里条件如何,不妨试试这三样,简单又美味,带着满满的回忆。


食材部分

1. 青团(4个量)

  • 艾草(鲜):200克,可用菠菜代替

  • 糯米粉:200克,可用粘米粉代替

  • 红豆沙:150克,可用花生酱代替

  • 食用油:1勺(15毫升)

  • 水:适量(约100毫升)


2. 蛋饺(6个量)

  • 鸡蛋:3个,可用鸭蛋代替

  • 猪肉末:100克,可用鸡肉末代替

  • 葱:1根(10克),可用香菜代替

  • 盐:1小勺(3克)

  • 生抽:1勺(15毫升)


3. 芋头汤(2人份)

  • 小芋头:300克,可用土豆代替

  • 姜:2片(5克),可省略

  • 盐:1小勺(3克)

  • 水:500毫升


步骤说明

青团

处理艾草

艾草洗净煮5分钟,捞出剁碎,加水搅成泥。

和面团

糯米粉加艾草泥揉成绿色面团,稍软不粘手。

包馅料

面团分4份,包入红豆沙,搓圆压扁。

蒸制

蒸锅水开后,上屉蒸15分钟,刷油防粘。


蛋饺
调馅:肉末加葱花、盐、生抽拌匀,腌10分钟。
煎蛋皮:鸡蛋打散,小火煎成薄蛋皮,盛出备用。
包蛋饺:蛋皮包少许肉馅,对折捏紧边缘。
煮熟:水开放入蛋饺,煮5分钟至浮起即可。


芋头汤

准备芋头:芋头去皮洗净,切小块,姜切片。
煮汤:冷水下锅煮沸,小火炖20分钟,加盐调味。


小贴士

  1. 青团面团别太干

    加水时少量多次,避免太硬不好包。

  2. 蛋饺火候要小

    蛋皮煎太厚会破,影响口感。

  3. 芋头去皮戴手套

    防止手痒,小块更易煮烂。

  4. 青团蒸好刷油

    不然粘在一起不好分开。

  5. 剩菜可冷藏

    第二天加热味道依然好,吃完暖心。

这三道美食,青团软糯香甜,蛋饺鲜嫩可口,芋头汤清淡暖胃,都是清明时节受欢迎的传统味道。做起来不难,花不了多少钱,却能让家里充满节日的气氛。你们小时候,清明节都吃些什么呢?有没有特别的回忆想跟大家分享?欢迎留言说说,咱们一起聊聊那些年的味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