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于近期宣称,3月27日在巴黎举办支援乌克兰的“志愿者联盟”峰会。与此同时,法外长巴罗开启访华行程,这一系列动作背后的深意值得探究。



马克龙(资料图)

马克龙举办的此次峰会,欧洲多国领导人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参会。当前俄乌冲突已持续较长时间,战场形势复杂胶着。乌克兰在军事装备、物资等方面面临较大压力,其经济也因战争遭受重创。在此背景下,马克龙举办峰会,有着多重目的。其一,法国一直试图在欧洲事务中扮演更重要角色,通过主导此类峰会,马克龙能在欧洲安全事务方面凸显法国的主导权,争取更多话语权;其二,为乌克兰提供更多军事援助,缓解其在战场上的不利局面,维持乌克兰与俄罗斯对抗的能力;其三,借峰会协调欧洲各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立场,减少欧洲内部在对俄政策、援乌力度等方面的分歧,以形成更统一的欧洲立场。

法外长巴罗访华,肩负着特殊使命。马克龙给出三点理由,希望中国助力推动俄乌和平。他提及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义务推动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具有独特影响力和能力,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并且中国此前提出的相关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乌克兰也曾表态愿意听取中国和巴西的和平倡议。显然,马克龙此举是希望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发挥更大斡旋作用。

在与巴罗的会谈中,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就中法两国关系、中欧关系以及双方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其中包括俄乌冲突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立场向来明确且坚定。2023年2月24日,外交部发布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全面系统阐释中方立场主张。其中强调“四个应该”,即尊重各国主权,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都应得到切实保障;摒弃冷战思维,各国合理安全利益和关切应得到重视;停火止战,避免危机恶化;启动和谈,对话谈判是解决危机唯一可行出路。中国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为推动危机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



马克龙(资料图)

从欧洲视角来看,当下对俄乌局势的关注点较为集中。在制裁方面,欧洲国家担忧俄罗斯利用和谈拖延时间,在此次巴黎峰会上,与会各方一致认为现阶段取消对俄制裁不合时宜。军事援助上,美国对乌支持力度的变化让欧洲国家对后续援乌的持续性存疑,部分国家内部对于继续大规模援助乌克兰也出现不同声音。在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问题上,英法牵头,但具体部署细节、行动职责等并不清晰,欧洲各国对此意见尚未统一。

而实现俄乌全面停火,存在诸多阻碍。领土争端上,俄罗斯要求乌克兰承认领土现状,乌克兰却坚决反对,拒绝以领土换和平。北约问题上,俄罗斯坚决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乌克兰则寻求北约提供安全保障,双方矛盾尖锐。战后安排方面,俄罗斯期望乌克兰实现去军事化,乌克兰却希望保留一定军事力量保障自身安全,双方难以达成共识。



马克龙(资料图)

对于马克龙的“求助”,中国回应积极,但有前提条件,即各方必须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妥善解决各方合理关切。只有这样,和谈成果才能更好落实,欧洲才能建立可持续安全框架。中国愿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各方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这不仅符合俄乌双方利益,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也至关重要。未来,随着局势发展,中国将继续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为推动俄乌冲突的和平解决贡献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