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初的南海水域,上演了一场极具战略意义的"航母博弈"。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原计划以常规航速穿越巴拉巴克海峡前往中东,却在解放军"海峡雷霆-2025A"演习期间突然加速撤离南海,整个过程比预期缩短近半时间。这一反常举动被美国《防务时报》等媒体称为"美军罕见的耻辱时刻",其背后折射出的,是解放军山东舰航母编队展现的强大战略机动能力和区域拒止体系的威慑效果。



根据美日防务部门消息,此次事件的转折点发生在4月1日夜间。当时正在台岛东南海域参与演习的山东舰编队突然实施夜间机动,穿越巴士海峡直指南海,航向直指卡尔文森号所在海域。这一行动完全打破了美军预判——卡尔文森号原本比解放军演习提前一天通过巴拉巴克海峡,理论上应避免直接接触。山东舰编队(包括055型万吨驱逐舰咸阳舰、052D型湛江舰及054A型衡水舰)以日均500海里的高速实施跨区域机动,展现出解放军航母"动若雷霆"的作战特性。

日本海上自卫队"大波"号驱逐舰(DD-111)的监测数据显示,山东舰在演习期间保持高强度战备状态:两天内完成70次舰载机起降(含40架次歼-15系列),日均20架次的频率远超常规演训节奏。军事专家分析,这种"训练即实战"的部署模式,既检验了舰载航空兵持续作战能力,也为应对突发态势预留了充足余力。



尽管卡尔文森号搭载了两个中队的F-35C隐身战机(美国海军首次在作战部署中实现双中队配置),但其技术优势在解放军体系化反制面前大打折扣。山东舰配备的歼-15D电子战飞机可对F-35C的雷达与数据链实施压制,这种非对称对抗模式让人联想到美军F-22曾被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击落"的经典战例。更关键的是,解放军在此次演习中同步出动了携带KD-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的轰-6K机群,这种射程超1500公里、速度达6马赫的武器,足以突破美军航母编队的防御网。

美国海军协会网站承认,卡尔文森号的加速撤离与西太地区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的成熟直接相关。经过多年建设,解放军已构建起涵盖卫星侦察、超视距雷达、反舰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的多维打击体系,单个航母战斗群在该区域的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



此次事件暴露出美军战略部署的深层困境。作为当时美军在太平洋唯一执勤的航母,卡尔文森号被紧急调往中东应对胡塞武装危机,导致西太出现"航母真空"。这与1996年台海危机时美军双航母耀武扬威形成鲜明对比——如今面对解放军区域拒止能力,美军不得不采取"避其锋芒"的策略。

对赖清德当局而言,这一事件不啻为沉重打击。在美国将航母调离的关键时刻,山东舰前出台岛以东实施"切断外逃路线"的演练,直接粉碎了"倚美谋独"的幻想。正如东部战区发言人强调:"玩火者必自焚,闹得越凶灭亡得越快。"



卡尔文森号的撤离轨迹,恰似中美军力对比变迁的缩影。三十年前美军航母可肆意穿行台海,如今却需规避解放军演训区域;过去被动的"沿岸防御"已升级为主动的"远海管控"。随着福建舰即将服役,中国海军"三航母时代"将进一步提升战略塑造能力。

这场未直接交锋的"隔空过招",最终以山东舰坐镇台海、卡尔文森号转向中东告终。它既验证了解放军"反介入"体系的实战效能,也向世界昭示:在维护国家统一的核心利益上,中国军队有决心、有能力遏制任何外来干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