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在深圳理工大学举办的战略规划会上,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受邀作主旨报告,他在演讲中提出,在一个新时代来临时,大学必须要变革,接下来咱们就一起看看这位校长都说了些啥。
王校长说:“科学应该回应周围环境的需要,而不仅是迎合它自身内在产生的研究议程的需要。社会走在了大学前,我们大学与社会脱节了。”这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扎心”?简单来说,就是社会已经“跑”得太快,而大学还在“慢悠悠”地走自己的路,结果就是两者之间出现了“代沟”。
想想也是,以前大学就像是“科技先锋”,总是走在社会前面,引领着大家往前走。可现在呢?实践已经跑到了大学前面,大学反而有点“跟不上趟”了。王校长还引用了《如何认识科学》里的话,说大学不能再把自己关在“小圈子里”,而是要直接和世界对话。这就好比以前大学是“引领者”,现在却成了“追赶者”,这落差也太大了吧!
王校长可不是只说不练的人,他还提出了不少“新发现”。他说,新一轮科技革命不是简单的“量变”,而是“质变”,人类社会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教育怎么可能独善其身呢?以前的知识体系已经“过时”了,现在需要的是学科交叉融合、新的学科增长点。这就好比以前我们用的是一部“老式手机”,现在却要换成“智能手机”,功能多了,玩法也变了。
他还提到了“美国竞争力委员会”,说美国的企业家和高校领导者们都在思考怎么让国家的生产力快速发展,而不是只盯着学校的排名。这不就是说,咱们大学不能只看论文数量和排名,而是要真正为社会做点实事。王校长还举了个例子,说欧林工学院的学生没有专业、没有学科,全是基于项目牵引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好比让一群学生直接去“实战”,而不是在教室里“纸上谈兵”,这种模式确实挺新鲜的。
王校长可不是只会“吐槽”,他还给出了“锦囊妙计”。他说,新时代下,大学教育要落实“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就好比给大学指明了方向,让大学知道该往哪儿“使劲”。
他还说,大学的活力在于“松绑”,而不是过分的“关心关注”。这就好比给老师们“减负”,让他们把精力都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王校长还特别提到了福耀科技大学的办学理念——“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这可不是随随便便说说的,而是要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感受到社会和前沿科技的发展。这就好比给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让他们提前看到外面的世界。
听完王校长的演讲,是不是感觉大学和社会的关系有点“微妙”?其实,大学和社会就像是一对“老朋友”,虽然偶尔会有点“小矛盾”,但最终还是要携手共进。王校长的“吐槽”其实也是一种“爱”,他希望大学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未来的大学教育会是什么样子呢?也许就像王校长说的,更加注重实践、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更加国际化。咱们拭目以待吧,说不定哪天,大学真的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引擎”,而不再是那个“慢悠悠”的“老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