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和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名城。这里既有红墙黄瓦的皇家印记,也有四合院里的市井烟火,老城格局与当代生活悄然相融。谨以本文献给《地图上的北京城》!——编者按



考北京为禹贡冀州之域。其建都最古者首推召公之封于燕。厥后两晋五代慕容僑刘仁恭皆曾盘据。迄辽金元明清五朝乃相继建都于此,计八百四十年。举其历代名称于此:

辽:称南京,又曰燕京。北平称京自此始。

金:建为中都。始设政府。

元:至元四年迁都于此。至元六年改中都称为大都。

明:初都南京,以此为北平府。永乐元年迁都于此,称为北京。对南京而言也。北京之名,自此始。永乐十九年始号京师。

清:由盛京迁都北京,亦为京师。而以盛京为陪都。

民国:初建临时政府于南京。南北统一后,亦迁都北京。民国十七年复南迁。改北京为北平市,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



北京城垣略作凸字形,有外城内城之别。内城中更有皇城。皇城中更有紫禁城。共分四重:

内城:

内城为方形,周四十里,开九门。

南面门三:中曰正阳门,俗称前门。东曰崇文门,俗称哈达门。西曰宣武门,俗称顺治门。是曰前三门。为交通便利起见,于正阳宣武之间,又开和平门。

东面门二:南曰朝阳门,北曰东直门。

西面门二:南曰阜城门,北曰西直门。

北面门二:东曰安定门,西曰德胜门。

外城:

外城环于内城之南,东西略长,作长方形。周廿八里。开七门。

南面门三:中曰永定门,东曰左安门,西曰右安门。

东面门二:南曰广渠门,北曰东便门。

西面门二:南曰广安门,北曰西便门。



皇城:

在内城中。周十八里有奇。朱壁黄瓦,气象庄严。今多拆毁,以利交通。有门四。

南曰天安门。北曰地安门,俗称后门。东曰东安门。西曰西安门。皇城内分为东西两部。东部即旧紫禁城。西部为西苑。西苑有北中南三海。昔之总统府省政府,今之市政府,前后位于其中。南海之南,新开一门,曰新华门。

紫禁城:

在皇城内之东部。周六里有奇。有门四。

南曰午门,北曰神武门,东曰东华门,西曰西华门。

城内南部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俗呼三大殿。今开放为古物陈列所。北部为清故宫。今开放为故宫博物院。



北京为五朝旧都,坛庙之胜,甲于全国。向有九坛八庙之称,分志之:

天坛:明永乐十八年建。在正阳门外天桥南。内外城垣,俱前方后圆。外垣周一十一里有奇。内垣周七里余。内有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诸胜。旧为冬至皇帝祀天之所。

地坛:在安定门外。内有方丘象地。外缭垣墙,周七百六十五丈。旧制阴历每年夏至祀后土于此。今改为市民公园。

日坛:在朝阳门外东南。坛高五尺九寸。垣周二百九十丈。旧制每年春分祀日于此。今为朝阳市场。

月坛:在阜城门外,光复街。垣周二百三十五丈。旧制每年秋分祀星月于此。

先农坛:在永定门内路西。建于明嘉靖间。旧制每岁春日祭祀先农于此。有观耕台、面瓷金砖。上建八角琉璃亭,工程精致。此坛地广树多,为夏日避暑佳境。近已改为城南公园。

先蚕坛:在北海内。旧为祀蚕神之所。

天神坛:在先农坛内。旧祀云雨风雷之神。

地祗坛:亦在先农坛内。旧祀天下山川之神。

社稷坛:在天安门右旁。旧祀社稷神于此。现改中山公园。



清太庙:在午门左。与社稷坛东西相对。朱门黄瓦,古松参天。有前中后三殿。中后殿奉安列祖后。现改为故宫博物院分院。

奉先殿:在禁城内,紫运门东。前后殿各七十槛。内安神龛,祀清先祖。

寿皇殿:在景山之后,清乾隆时重建,以奉清之历代帝后像。

雍和宫:在安定门内北新桥北。为清世宗藩邸。殿宇雄壮。佛像奇伟。为章嘉呼图克图喇嘛唪经之所。

传心殿:在文华殿东,清帝崇祀先师处。今存御书房等用具。

堂子:在东华门内南池子。中有天圜殿。为每岁元旦,及国有大事,必行礼祈报于此。

历代帝王庙:在阜城门内。明嘉靖年建。内祀历代帝王。

文庙:在安定门内,成贤街。元代建筑。清易黄瓦。有元祭酒许衡手植古槐。又有触奸柏。相传魏忠贤过此,树枝下垂,作鞭打状,故名。复存石鼓十座。世传为周宣王,尤为古之物。



《地图上的北京城》系列异形鼠标垫,以金中都、元大都、明北京城、清北京城四幅古地图为蓝本,通过异形切割精准展示城市轮廓。

表层防水耐磨,底面防滑稳固,既可作为案头文创品味城市文脉,又以实用功能陪伴日常办公。





金中都是仿照北宋都城东京的规制,以辽南京城(唐幽州城)为基础改建而成的。金中都东南角在永定门火车站西南洋桥北里,东北角在今宣武门内南翠花街,西北角在今军事博物馆南皇亭子,西南角在今丰台区凤凰嘴村西南角。城周实测为18690米。东、西、南三面城垣各开3门,北城垣开4门,共13门。中都城分大城、皇城和宫城三重。商业区除城北部市集以外,多在城内东北隅,特别是圣恩寺大悲阁十字街附近,为全城最繁华的地区。





元大都由宫城、皇城和外城镶嵌组成。外城的城墙一共11座城门,其中北边为健德门和安贞门;东边为光熙门、崇仁门和齐华门;南边为文明门、丽正门和顺承门;西边为平则门、和义门和肃清门。元大都面积约50平方千米,据史料记载,人口近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的之一。城内的积水潭是元代京杭大运河的终点,从南运来的粮食、丝绸等物资商货在这里集散,这里是元大都的商业中心,形成了烟袋斜街等商业街。





明北京城由京城和外城组成,京城里又包括皇城,紫禁城在皇城里。京城有九座城门,分别是北面的德胜门和安定门;东面的东直门和朝阳门;南边的崇文门、正阳门和宣武门;西面的阜成门和西直门。民国时期为打通长安街与城外的交通,在城墙上新开了复兴门和建国门。京城北城墙上的德胜门,是明代诗人、军事家于谦指挥的北京保卫战德胜门大捷的发生地,这场战斗避免了明朝重蹈北宋的命运。





清北京城该图详细绘制了北京城区(今北京二环以内整个区域)风貌。从该图可以看出,内城由八旗的满人居住,汉官等居住在外城。清代建造的王府散布内城各处,外城基本不建王府。有几座王府比较完整地保留至今,如恭亲王府、孚郡王府、礼亲王府等。乾隆年间有王府30座,其中包括19座亲王府,11座郡王府,这些在京城全图上都详细标出,并注有名称。

《地图上的北京城》系列

异形鼠标垫

扫码下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