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诗词世界,共享诗意人生
作者 :儒风君
作者: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4月4日,又到一年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是我国当今最隆重的祭祀节日之一。
每到这天,人们纷纷归乡祭扫,于墓前焚香烧纸,慎终追远,祈求祖宗保佑。
俗话说:“清明上坟6不做,祖宗庇佑无灾祸。”
清明出门祭祀扫墓时,以下这6件事千万别做,以免冒犯先祖,不是迷信!
1
不带儿童
《礼记》中说:“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祭祀祖先是头等大事,当庄严以对,缅怀先人,以彰显孝道。
每到清明,很多人会带上孩子一同扫墓,让后人不忘祖宗恩德。
但是出门扫墓时,最好不要带十岁以下的儿童。
小孩心智不成熟,不懂得上坟扫墓的规矩,倘若在坟前嬉笑打闹、胡说八道,则是对先人的不敬。
古人还认为,小孩阳气旺,而墓地阴气重,容易看到不干净的东西,甚至邪气入体。
再加上清明时节往往春雨绵绵,虽然气温上升,天气也是忽冷忽热,小孩也容易着凉感冒,损害健康。
所以,清明祭祀的时候不要轻易带小孩一同前往,等到了一定年纪,再去也不迟。
2
不带老人
农村有句老话:“七十不上坟,八十不扫墓。”
过了古稀之年的老人长者,不宜再出门上坟扫墓。
尤其是农村,墓地一般都是在半山腰上,离家较远,路途艰辛。
老人上了岁数,腿脚不便、体力有限,对身体可能有所损伤。
而且七八十岁的老人,父母长辈大多离世,到了墓地,容易触景生情,难免悲伤难过。
情绪波动大起大落,也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重则危及生命,那就得不偿失。
故而最好是青壮年的儿孙们前往墓地主持祭扫,让老人留在家中上香,这也是“孝”的一种表现。
3
不穿新鞋
民间谚语有云:“新鞋不踩旧人坟。”
古人认为,穿着新鞋子上坟,是对先人的大不敬。
因为“鞋”与“邪”同音,而“邪”多指邪气、邪祟等不吉之物。
清明这天最好是避开这些东西,无论是买鞋,还是穿新鞋上坟。
否则,可能会容易给先人和自己招惹不祥,影响家庭的风水。
虽然这种说法并无任何科学依据,但心存敬畏,图个好兆头,方是迎福纳祥之道。
4
不穿艳衣
古诗有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清明节,寄哀思,人们纷纷洒扫坟茕,为逝者悼念祈福。
这是一件庄严肃穆且哀伤惆怅的事,当慎之重之,以表尊敬。
不仅要穿戴端庄整齐,还要尽量避免穿颜色鲜艳、花里胡哨的衣服。
最好是穿黑色、灰色等朴素的衣服,表示对先人的敬重和礼貌,才是自己的修养和孝心。
5
不等傍晚
农村清明扫墓,讲究的是“赶早不赶晚”。
清明祭奠先人,越早越好,时间最好在早上七点后,下午一点前。
此时段阳气较为旺盛,倘若超过午时,阳气渐衰,墓地阴气渐重,不利于阴阳平衡,可能损及身体。
更何况,清明上坟是祖宗先人最期盼的时刻,想着能早点见到子孙后代,早点享用供奉。
如果因为自己的懒惰懈怠,让先人久候,亦是不尊敬的行为。
而且大多数坟墓都在山上,太晚出发的话,尚未归家,天色已晚。
回来的路上崎岖坑洼,行走时需倍加小心,稍有不慎,就可能跌倒摔伤。
6
不说坏话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一语成谶”。
意思是,一个人说出的话,往往好的不灵坏的灵。
很多人在清明祭扫的时候,会和祖宗或是同行的亲友说说近况和心里话。
好话可以说,但以下这两种坏话,千万不要说:
一是祖宗的坏话。死者为大,逝者生前有再大的过错,一切都烟消云散。
倘若上坟扫墓时还要念叨祖宗的不对,既是忘祖背德,惹先祖不满,也会成为外人的笑话。
二是后人的坏话。扫墓倾诉的是对祖宗恩德的感念,希望祖宗保佑后人平安幸福。
如果上坟说后人的缺点不足,先祖在天之灵也会忧心忡忡,无法安息,而且也不利于家庭的和谐齐心。
修好自己的心,管住自己的嘴,怀着虔诚敬仰,对逝者尊重有加,切记不能口无遮拦,肆意妄言。
多说些好话和喜事,让先人安心放心,才是为人子孙的孝道和关怀。
常在后台收到粉丝留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儒风大家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诗意文化出品图书《哈哈哈!如果大宋词人也有朋友圈》《特级教师的爆笑诗词课》全网热销中,欢迎购买。加入诗词世界粉丝群,可以添加诗意君微信shicishiji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