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将至,大家免不了出游奔波。在长途旅行时,您尤其要防范一个健康的隐形“杀手”——“经济舱综合征”。这一术语并不仅限于经济舱或乘飞机,而是泛指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所可能引发的问题。
2025年3月初,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科就接诊了这样一位因“经济舱综合征”而陷入危急状况的患者。所幸经过及时抢救,患者最终转危为安。
来北京务工的任女士与家人经过23小时的火车行程后,终于抵达北京西站。然而,刚一下车,任女士就突然感到胸闷、呼吸困难,随后意识丧失,被紧急送往北京世纪坛医院。入院后,床旁心脏超声检查提示任女士可能患有急性肺栓塞。幸运的是,在120急救人员的及时抢救和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团队的精心治疗下,任女士成功接受了溶栓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并在一周后顺利出院。
经济舱综合征,又称“旅行血栓征”,指在长途旅行中,因乘坐空间有限的交通工具(如飞机经济舱、火车硬座、长途客车),长时间静坐不动,下肢血管缺乏肌肉收缩的挤压作用,静脉血液回流变慢,导致血液在下肢静脉淤积,出现下肢肿胀等症状。此外,旅行中如厕不便,乘客可能减少饮水,使血液浓缩、黏稠度增加,也会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经济舱综合征的早期症状可能仅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如小腿疼痛、肿胀、局部红肿发热,部分情况下可能无症状。若未及时发现和治疗,血栓脱落可能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发心慌、胸痛、胸闷、咳嗽、咯血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休克甚至猝死。
预防措施有哪些?
衣物方面
旅途中应多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以此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如果因条件限制需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建议穿着弹力袜进行预防。
饮食方面
在长时间的旅途中,请务必多喝水,每小时至少补充200毫升,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此外,还应避免进食过咸、过油腻的食物,减少体内水分积聚。同时也要避免饮酒和大量饮用咖啡。
体位方面
避免长时间跷二郎腿,压迫下肢血管。同时,也不要长时间坐着睡觉,因为坐着睡觉时肌肉活动减少,加上某些体位可能压迫下肢主干静脉,减缓血流速度,增加静脉血栓风险。长途旅行中,应定期进行肢体活动,如勾脚尖、踮脚跟、绷大腿、转动踝关节等。要注意,静坐超过4小时便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所以专家建议每1~2小时活动一次。
药物方面
对于有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
北京世纪坛医院提醒大家,旅行过程中一旦出现下肢肿胀、胸闷胸痛、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告知工作人员,寻求帮助,并尽快前往医院就医,避免严重后果。
来源:急诊病房
作者:汪怡琳
荐稿:王艳平
排版:李春慧
责编:张文康 曹翠峰 张洁
出品
北京世纪坛医院宣传中心
专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