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深夜至2日凌晨,以色列战机对加沙南部拉法和汗尤尼斯发动突袭。在拉法一处农业温室大棚,3名巴勒斯坦农民正在夜间劳作,一枚导弹将他们的棚屋夷为平地。
而在汗尤尼斯的难民营里,一顶帐篷被精准击中,一名5岁女童和她的母亲当场死亡,父亲抱着孩子焦黑的尸体在废墟上哀嚎,这是自停火协议生效后最血腥的袭击之一,加沙卫生部门称,冲突已致超过4000名平民丧生,但国际社会仍在为“人道主义通道”争论不休。
我先不谈国际社会那所谓的“争论不休”到底在争论个什么玩意,你要帮就去帮,帮就意味着有些事比生命更重要,那就去帮,没有什么理由搪塞,这不是帮人去打水、也不是帮人去推车,这就是帮人免遭屠杀,属性很纯粹,性质很直接,付出生命去把屠杀者叫停,用武力叫停,所以没什么可争论不休的,你要么去阻止,要么就别争论了,争论这东西不知道谁研究出来了,但是战争这东西,争论有用的话,印第安人就不会地理性灭绝,八国联军也就打不进来了,虽说凡事的尽头都要靠自己,但对于一只猫而言,它就是打不过老虎的,所以败者都是因为自己不强本就是个伪命题。
人类发展确有先后,但后者就必须要灭亡吗?这本来是不存在的一个道理,但被美国坐实成了真理,那事情也就这样了,现实是最无聊的,但是利益确实最大的,你看这轰炸场面:
一片本就鸟都不在落地的废墟了,连个灯和水都没有的地方了,加一块还不如一颗导弹值钱,请问轰炸价值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不是奔着什么战略去的,也不是什么所谓的,哦,是为了轰炸哈马斯。
你觉得这是值得轰炸的地方吗?专门往难民营里轰炸,以色列不知道里面有小孩和妇女吗?不知道有维持加沙最后一点血脉的男孩与男人吗?
谁要是说以色列并不知情的话,那人一定非蠢即坏,因为这样的想法既否定了以色列和美国的军事情报部门的无能,也否定了飞行员往废墟里的平民避难所继续投弹要斩尽杀绝的目的性,所以这个思路根本就不成立,因为你不能否定战争贩子比你更加专业,记住我这句话,永远都不可能发生战场前线的人还不如你专业、还不如你聪明、还不如你信息量大,那你就是看了几个碎片化信息,还多半以杜撰为主的小破文而导致自己想瞎了心了。
BBC更牛,那是玩转了百年的老牌媒介,啥媒介?死人与活人、正常人与傻子之间的一个媒介,BBC描述加沙时用的是这么一句话:“50多个孩子挤在一间教室里上课”!
你能听懂这句话吗?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听不懂,都只能听到,哦,BBC这一次有人情味了,再替加沙说话了,而且这么感人,但它一切给你制造的感性欣慰都是为了抹去另一句话,那就是“整个加沙就只剩50个能读书的孩子了”,当然,我也清楚,就算我这么指出来了,还是有人压根就不可能理解这里面的逻辑,甚至还得说我是给人家BBC找茬呢,所有人都鹦鹉学舌地学会了说什么阶层啊、信息差呀、认知差呀,无非就是教你说什么你会说什么,多一丁点其实你都意识不到,媒体是艺术,艺术就是爆炸,爆炸在加沙,加沙却没了芳华,最后,轰炸加沙的人写了一段同情的话,把你感动得差点哭了起来,哥们,只要你是我如此描述中的人,我宁愿得罪你,你距离现实太遥远了,用肉眼看到的也仅仅就是看了个乐子。
但问题是,国际都在看乐子,根本问题还是那个老生常态的问题,还是没有形成绝对碾压美国的国家与军事力量出现,说别似乎才是太牵强了,但得有一个可以真能压住美国的,早就站出来阻止这种在镜头前公开的屠杀了,性质没变,就是从报纸变成了摄像头而已,啥变了?啥都没变,只有观众变了,以前的老一辈,读了号外就大概清楚咋回事了,因为没有人给他洗脑,简单地看问题,用实力说话,现在可倒好,复杂地看问题,然后大家为了逃避同一个问题而选择解释无数的问题。
插播一张照片吧,BBC主持人刚皱着眉头替苦难者发声,镜头一切就做出这个举动,可这个丑闻的关键点在于,导播手滑了,镜头其实还没切过去。
其实我早就少有提及这种反差的事情了,因为对于视觉动物而言,确实很尊重肉眼可见,既镜头里什么样,就会认为真实人设什么样,我想揭穿这个予以提醒,就成了小人之心渡君子之腹了,这年头,君子的绝世武功不是君子剑了,而是镜头前,谁掌握了镜头感,谁就掌握了财富密码甚至人设密码,做戏谁不会?关键真好使。
那么,既然弱肉强食都成了普遍真理了,就别在把“国际争论不休”当成焦点了,焦点不是应该在连孩子都不放过就是一场对文明和种族的斩尽杀绝,更别把什么“再次停战协议”当成什么焦点了,以色列的修整就是修整,修整期间没事干刷一下热爱和平,促进停战的人设,所以焦点不应在于加沙平民的数量每天的骤减吗?而现在有趣的是,一天骤减1000人算骤减,一天骤减50人,不算骤减了,那算什么?每天非自然死亡几十人不算骤减算什么?难道还能算“缓慢稳步减少”?铁片扎不进自己的肉里,都说得轻松。
我上头了,我克制一下。
有人非要看数据,那我就给你数据,我的数据不像某些人,总是“据某知情人透漏”或者“据某人所说”,说数据至少得尊重信源吧,我的信源等级没那么低,不会拿电线杆上的那点东西当词典。
想看数据,就看加沙卫生部的嘛,还有什么数据比它真实?
自3月18日以来,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已造成1042名巴勒斯坦人死亡,2542人受伤,其中大多数是儿童和妇女,从2023年10月到现在,16.4万巴勒斯坦人在美国支持下的以色列袭击中伤残,绝大多数是儿童和妇女,这还没完,其中最让我吃惊的是1.1人失踪。
也就是说大多数儿童和妇女连消失都没了名分,您知道死亡名分是啥吧,人总的有始有终,死亡有墓、火化有盒、生死有终,所以失踪是基于科学精神对认证与物证的尊重而定义的,但换成隔壁二大爷的话说就是“失它个什么踪啊,都拼不到一块了,不说失踪咋的”。
然后国际社会就出现了“争论不休”这个词,确实,大家都看不下去了,但是,谁去阻止?没人,各扫门前雪,再打2年,还会继续2年的争论不休,仅此而已。
最后,我通篇只写了残酷,没有写大家期待的希望,是因为加沙压根没有希望,你愣让我杜撰出希望,我是做不到,到现在为止我不佩服哈马斯,因为下定决心要反抗侵略者的事,就要说到做到,对哈马斯只有当事人立场,谈不上佩服,我最佩服是谁,没别人,就那个说出:“我将在安静中死去”,这句话其实完全可以让“争论不休”的国际一拥而上,以人类的名义阻止这种开玩笑一样的屠杀,甚至还等同于直播了2年的屠杀。
你看,连一个孩子都说出这么让天落泪、让大地沉寂的话了,一起却还是没有改变,这个时候,有人说你要有光,你得相信以色列不是为了站战争而战争,是,没错,你说得对,以色列多伟大啊,等加沙人都没了的时候,加沙的战争会停下来的,嗯,我也相信。
但是,加沙过后,下一个又是哪里?哦,叙利亚吗?叙利亚过后又是哪?人类因资源而争夺1万年来都没变过,这是世界内核,大到战争,小到商户,再小到你与情敌竞争心爱的女孩,你告诉我,啥玩意变了?你想看高大上的分析,我可以单独给你写一篇论文,那玩意我熟,相信我,我不但很熟,还出类拔萃。
说完了,最后还想说点正经的东西,这世界内核始终变化不大,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打铁还需自身硬,祖国必须强大,继续强大,永远强大,没别的,我还是那句话,我可不想看到我的孩子或者我同胞的孩子在未来也说出那句“我将会在安静中死去。”
这句话本该很具冲击,因为连心中最擅长萌生希望的孩子都看透了这个世界了,用生命的终结为代价为自己的话做见证,那作为成年人,还为了俩臭钱瞪眼说什么以色列是反击哈马斯轰炸音乐节是什么圣战的,哥们,那就是个常规时间的常规事件,哈马斯与以色列轮番互相轰炸不是从那一天开始的,要把中东战争从第一次开始数的话,数十载中,比这更残酷的对轰都不下2万次了,怎么就到了你这,这么大的种族屠戮战争就只因一个小小的火箭弹引起的,那我真想说,哥们,你瞎白话什么呢?历史文献你是一个字不看,中东地图的改变你是一点不懂,但看个营销号掐头去尾的破视频,能让你在残酷且正在真实接受的国际战争现实中也代入这个思维,我佩服。
我佩服加沙小男孩是佩服他的灵魂,那是炸弹的爆炸声中修炼出来的,我佩服那些西方跪族也是佩服它们的灵魂,热爱和平又带着全世界走向友好繁荣的华夏民族,到底是谁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分了多少亿才能这么在一场种族屠杀战争中,如此起劲儿地鼓吹侵略者是受害者的呢?你是有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吗?还是对存在感的匮乏,让你习惯了语出惊人撞大运,觉得万一那句话蒙对了自己就成为哲学家了?
我发现历史或许是胜利者书写的,但现在鼓吹西方所谓文明的,大多数都是狗在书写的,已经到了四十不惑的年纪,看到了一个想方设法消灭你的文明,我还是能保证我自己跟列祖列宗站在一起的,每次放空警告演习响起,我还是能驻在原地仰望头顶这片天的,不像某些人,活不起了,吃着祖国的成熟三季稻,活到40来岁,还能拉出青屎,佩服!
结束了,再说真的上头了,大家很忙,12点了,清明时节雨纷纷,各位早点睡,但此篇文章,每被打赏一次,我猜就得气死一个拉青屎的,南来的北往的,对号入座的,热爱和平的,笃定挺祖国强大的,还有在某个角落一边读,一边恨得牙痒痒举报按钮都按烂了的,大家汇聚至此,各有志向,多说无益,是敌是友,是人是狗,是留是走,此刻都会精神抖擞,战争其实无处不在,没有硝烟,只有我旁边台灯忽明忽暗,可能要坏了,眼睛都闪花了,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