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学姐的口袋”,了解更多内容
文稿 | 学姐的口袋
视频 | 学姐的口袋
01
这到底是文化差异?还是文化禁忌?
最近,世界级大网红甲亢哥开启了中国行,一路上都挺顺利,直到碰上了李某越。
按理说,这应该是一场,中外文化交流的好机会,结果却搞得一地鸡毛。
起因是李某越给甲亢哥做翻译,但这翻译吧,怎么听怎么不对劲。
02
在理发店,店员本来是客客气气地解释说:“他这个是脏辫,我们不太好剪。”
店员的意思是,他不会剪脏辫,怕剪不好。
结果,李某越却翻译成了:“你的头发太乱,太邋遢了。”
甲亢哥一脸问号:“你确定?你在开玩笑吧?”
他根本不信李某越的话,而是叫来了另一个翻译小哥,这时候,甲亢哥才明白店员的意思,不是嫌他的头发脏,而是怕剪不好。
还好甲亢哥反应快,要不然这家理发店,就得被全球误解成“傲慢无礼的中国商家”了。
这只是其中一个小片段,更离谱的还在后面。
03
李某越见了甲亢哥,张嘴第一句话就惊呆网友:“这些粉丝真吓人,他们像动物一样狂叫,他们不是正常人。”
甲亢哥皱眉:“哪吓人了?没人不正常,我看你才不正常。”
这个时候,甲亢哥明显有点气愤了。
这波开场白,直接让这场“文化交流”,变成了尬聊现场。
这哪里是翻译,网友说更像是故意挑衅。
接下来就更离谱了。
04
在交流过程中,李某越突然问:“要不要给你介绍个中国妹子?”
原话是“chick in China”。
甲亢哥一听,直接拒绝,表情写满了“你在说啥?”
网友们火速开扒,发现甲亢哥之前在韩国、日本、泰国的“旅行体验”里,每个国家都配了一个当地“chick”陪游,而这些“chick”不是陪聊,就是明码标价。
结合这个背景再看这句话,问题就更大了。
你在一个有着自己文化自尊的国家,用一个可能带有暗示的词,去介绍女生,这不仅仅是“文化差异”,更是一种文化冒犯。
所以,这不是文化误解,而是文化禁忌。
难怪网友炸锅:“你这是在介绍文化,还是在介绍产业?”
05
面对网友的愤怒,这位网红终于出来回应,试图洗白自己:
1️⃣“我没黑中国,我在做文化输出。”
2️⃣“chick这个词在美国是正常的,不是侮辱女性的意思。”
3️⃣“甲亢哥的粉丝在全球都很疯狂,不是专门针对中国粉丝。”
听上去好像有点道理?
但网友并不买账。
06
首先,我们要知道,文化输出不是这么搞的。
你要真是传播中国文化,怎么不介绍“中庸之道”,怎么不科普“四大发明”,偏偏在这里“输出”翻译歧义?
其次,“chick”在不同场合不同意思,他不会不懂。
甲亢哥在日韩泰的“chick”们都有“特定用途”,你在中国介绍“chick”,到底是文化交流,还是“另有所指”?
问题是,他说的是“要不要我给你找个Chick in China”。
这句话听起来,怎么都不像是单纯的“给你找个女生认识一下”,更像是某种打包旅游套餐的项目……
07
最后,粉丝的热情是人家的选择,翻译时加上“像动物一样”狂叫,这可不是文化差异,而是恶意误导。
那我们文化交流的底线,在哪里?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回顾一下历史。
二战期间,驻日韩美军曾长期形成某些产业链,超过20万"慰安妇"被强征,越南战争时,美军在东南亚留下5万混血儿;
至今驻日韩美军在某些法律事务上,享有特殊豁免权……
一些西方游客来亚洲,带着有色眼镜,把“亚洲女性”物化为某种符号。这种观念,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性的偏见。
08
所以,当一个外国网红来到中国,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要不要给你介绍个chick?”
这真的只是文化差异吗?
我愚昧地认为,这更像是“文化倒灌”,拿着西方扭曲的刻板印象,来定义中国。
回顾我们所有的历史,在任何一个时期,我国都没有为了经济,而开放特殊行业,也没有在最贫困的时候,把女性变成“出口产业”。
所以,当李某越用“Chick”去介绍中国女生的时候,大家为什么会愤怒?
因为你不仅是在“输出文化”,更像是在“倒灌文化”。
09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尊重,是平等。
我们欢迎文化交流,但不欢迎这种夹带私货的“文化输出”。
很多人以为文化输出就是让外国人喜欢,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真正的文化输出,是让世界尊重。
我们不是要让外国人觉得“哇,中国好有趣”,而是要让他们明白“哦,中国不能乱搞,中国有原则”。
你可以介绍中国的美食、美景、传统文化,但你不能为了博眼球,把文化当作戏耍的工具,甚至通过恶意翻译去制造冲突、迎合西方对亚洲的偏见。
10
文化可以有差异,但文化也有底线。
你可以解释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当你的表达引发误解和冒犯,你不能把责任推给文化差异,而应该思考自己是否跨越了禁忌。
11
前几天我一直在洛阳,也在新郑参加了拜祖大典,在洛阳看完《唐宫夜宴》的震撼,参观了庄严的明堂和武则天的礼佛堂天堂。
我突然读懂了网友的愤怒:
当1300多年前的唐朝女子,已在朝堂挥毫、在马球场驰骋,今天有人却想用"chick"来定义中国女性,这何止是语言偏差?
从武则天打破女子不得封禅的传统,到当代女性航天员进驻太空,我们走过的路,容不得被一个轻佻词汇抹杀。
要明白的是,中国文化之所以能走向世界,靠的不是迎合,而是自强。
12
这场风波,给我们提了个醒:真正的文化交流,应该是互相尊重,而不是迎合偏见。
甲亢哥是个外国网红,他可能对中国文化不够了解,但李某越作为“翻译+引导者”,应该有最基本的责任感,而不是为了流量,故意制造对立、误导外国人。
网友的愤怒,不只是针对一个翻译,而是针对所有拿“文化差异”当借口,实际却在挑战文化底线的人。
文化可以是桥梁,但不能是“投名状”。
文稿 | 学姐的口袋
视频 | 学姐的口袋
图片 | 网 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