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这是一座被称为“下水金龟”的清代古墓。
古墓位于厦门翔安鳄鱼屿西部末端,濒水而建。涨潮时,古墓沉入海底,落潮时,古墓又复现于海面。由于一天中有两次涨潮,古墓因此每天潜入海底两次,堪称举世罕见的“会呼吸”的两栖古墓!
据悉,古墓墓主为清朝时期马巷陈下厝的陈氏兄弟陈大听(逝于1839年)、陈大锦(逝于1890年)。因位于新圩后寮的原葬地屡遭盗扰,后裔于1917年启动将兄弟合葬的衣冠 冢迁建工程,历时三载方成。如今,除少数人留守同翔故土外,陈氏后裔均移民海外,遍布欧美多国,这座"会呼吸的古墓"成为联结古今、沟通中外的特殊乡愁载体。
古墓历经百年潮汐仍大致保存完整,其精妙构造与天地造化相融,形成了四大自然奇观:
一、潮汐双栖奇观
古墓选址精准置于潮间带,每日随潮涨潮落完成两次"入海-现形"的循环。其墓基经过精密测算,既保证建筑稳固性,又完美契合潮汐规律,成为世界上罕见的全日双周期浸没式墓葬建筑。
二、三色同框奇观
墓前观景视角暗合古人"三才"理念:俯察碧波荡漾(水之灵),平视青山叠翠(地之厚),仰望苍穹如洗(天之清)。这种天地人三才汇聚的视觉奇观,印证了古代堪舆术中"聚气藏风"的理想格局。
三、四海环流奇观
墓地四面环水的地理特征在建筑上具象呈现:东迎旭日初升之波,南纳汪洋浩瀚之势,西承落日余晖之流,北接暗涌潜行之潮。这种全方位水脉环绕的墓葬形制,在现存古墓中堪称孤例。
四、日月同辉奇观
特殊设计的弧形墓顶与方位朝向,使得在春分、秋分前后,常现日月同悬天际的壮丽景象。墓顶未曾损坏前,阳光与月光通过墓顶的折射,形成"阴阳双轮"的光影效果,暗合道家阴阳相生之理。
这是续马巷军岭山沈世纪墓之后,让我再次震撼的翔安一大奇墓。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