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著名作家祁智叔叔走进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铁北新城分校,与学校的张靖宇老师一起,为二、三年级的同学们分别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春日课堂”,带领大家共赴“古诗词的二月天”。
张靖宇老师的研究课《大林寺桃花》不仅带领孩子们品读诗句,更以问题激发思考,“为什么别处的桃花已凋谢,而大林寺的桃花却刚刚盛开”“四月怎么还会有桃花”?
课堂上,老师还巧妙引入AI助手,为孩子们解答疑问,让古诗学习不再局限于文字,而是融合了自然科学与信息技术,带来视听双重体验。这堂课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韵味,更通过AI的互动,将地理、气候等科学知识自然融入,使古诗学习更加生动、立体。
祁智叔叔为小朋友们精心准备了清代诗人高鼎的经典诗作《村居》。在初次见面时,他并没有急于讲解诗歌内容,而是用了一个特别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进入诗歌的意境——让所有小朋友轻轻闭上眼睛,而他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深情朗诵这首诗。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小朋友们仿佛置身于诗歌描绘的春日村居中,随着诗句的韵律,他们的脑海中自然地浮现出草长莺飞、杨柳拂堤的生动画面,让孩子们用心去感受,让想象自由飞翔,真正体会诗歌中的美好。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在互动环节,祁智叔叔创新性地改变了传统的集体朗读模式。他鼓励孩子们进行自由朗读,不要求整齐划一的声调与节奏,而是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来演绎文本。这种开放式的朗读方式,既保留了集体参与的欢乐氛围,又充分尊重了每个孩子的个性表达。通过这样的安排,每个小朋友都能以自己最舒适的节奏展开想象,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祁智叔叔还独具匠心地抓住了古诗的诗眼“早”字展开讲解。他表示,在传统解读中,“早”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儿童放学回来得早”,但祁智叔叔却以这个“早”字为钥匙,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想象的大门。他循循善诱地问道:“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为什么今天放学回来得特别早呢?”这个充满童趣的问题瞬间点燃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因为他们要赶着去放纸鸢”“因为今天刮的是东风,最适合放风筝”“说不定是老师也想早点回家”……每一个充满童真的回答,都让这个“早”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让古诗的意境在孩子们的想象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祁智叔叔的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情绪都被充分调动起来,眼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脸上写满参与的喜悦。这种教学魅力的核心,在于祁老师运用了描述性语言的魔力,用生动形象的词汇勾勒画面,用细腻贴切的比喻激发联想,让抽象的概念在孩子们脑海中化作鲜活的图景。更重要的是,祁智叔叔始终以温暖的目光和鼓励的话语,为每个独特的思考点赞喝彩。在他的课堂上,思维没有边界,创意不受束缚,因为这里从来不存在所谓的“标准答案”,只有无数个等待被发现的美好可能。
在最后的总结中,祁智叔叔表示,“语文课就是思品课。永远要给孩子正能量,给孩子积极向上的东西,但我们不是跟孩子硬讲道理,而是运用教材,把文本利用好、传授好。比如古诗词等经典文章的魅力,就能够让所有的技巧变得苍白无力。”
现场,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黄雅芸老师也表示,“要相信儿童的正确性,因为儿童的逻辑在那里,他有认知给到他的逻辑,他有在我们看来不完善的一些偏差的认知,但那是儿童现有的真实水平的认识,所产生的推理判断,它是自成逻辑的。所以祁老师在课堂上给予了孩子充分的耐心,这是一种对儿童的理解,理解这个生命阶段的孩子。我觉得让二年级孩子在课堂上从拘谨到逐渐绽放,像花朵一样地绽放,真的就是这样一步步从关闭的心门,到释放他的想象力、理解力、形象思维,就是从0走向1。”
通讯员 林欣 实习生 许冬莹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袁永红/文 王玉秋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