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露思团队和粉丝,时至今日依旧没明白,为什么老百姓会如此反感!

这位年收入千万打底的大明星,带着特权阶级的光环,打着“零片酬工艺”的旗号,前往山区,让穷人们陪她演了一出大戏。

从说别人不舒服了自己就舒服,到质疑非遗老人自私不传承手艺,又到天真无邪的说出不知道拐杖拿来干什么,以为是用来展现权威的。

这位大明星的“落不下”伤害了多少努力生活的普通人。

小小年纪攀上悬崖峭壁采松茸的孩子,早出晚归干活的大人,一把年纪靠着织鞋子赚钱的老人,他们难道都是作秀的工具吗?



“0片酬”是遮羞布

赵露思团队推出《小小的勇气》时,打出的第一张牌便是“公益0片酬”。

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明星放下身段、投身公益的好事,但事实远非如此简单,在娱乐圈,流量才是硬通货,一个热搜的曝光量往往能带来远超片酬的商业价值。

节目播出后,网络上刷屏的词条无一例外围绕着“赵露思素颜”“赵露思落泪”“赵露思勇敢”而山区儿童的困境、村民的真实需求却被挤到了角落



这种“公益”更像是精心包装的形象工程,借着弱势群体的苦难为明星镀金。

相比之下,其他明星的公益行动显得扎实得多。

胡歌在《一路前行》中亲手清理垃圾,韩红多年来坚持深入灾区并公示善款流向,他们的镜头始终对准需要帮助的人,他们宣传的也是让大家帮一帮这些受苦的人们。



赵露思团队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公益变成了自我营销的舞台。

然而谁见过做公益还收钱的呢?试问韩红等经常做公益的明星,所有人都是全心全意付出一切的为穷苦人着想,何时0片酬也是能拿来说的?

特权阶级的认知盲区

如果说“0片酬公益”只是表面的虚伪,那么赵露思在节目中的言行则彻底暴露了特权阶级的傲慢与无知。



最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莫过于她天真无邪地说出“以前不知道拐杖是干什么用的”

这句话看似无心,却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她与普通人生活的巨大鸿沟,在现实世界里,无数人为生计奔波,为医药费发愁,拐杖是再常见不过的工具。

而对赵露思而言,这竟成了“新奇发现”,这种认知差距让人既愤怒又无奈。



更令人不适的是她在面对山区居民时的态度,看到孩子们冒着生命危险采松茸,她的第一反应不是怜悯或反思,而是觉得“很酷”,原因只是她平时不能玩危险的运动。

面对74岁仍在手工劳作的老人,她非但没有理解对方的艰难,反而指责老人“太自私”,因为他没把手艺传下去,是老人不想传承吗,是因为赚不到钱没人愿意学。

试问一个日赚百万的明星,有何资格站在高处评判底层民众的生存选择?这种“何不食肉糜”式的优越感,不仅缺乏共情,更透露出一种根深蒂固的特权思维。



苦难成了明星的背景板

《小小的勇气》号称要通过赵露思的康复历程和山区探访传递正能量,但节目呈现的内容却完全偏离了。

镜头里赵露思穿着藏服跳舞、写日记独白、流泪感叹,占据了绝大部分篇幅,而当地村民成为了衬托赵露思的背景板。

孩子们没有艺术照,她流露的是高高在上的怜悯,将自己的艺术照拿出来给他们看。



父母无法支持孩子学艺术,她轻飘飘一句“她很有天赋,你们要支持她”便草草了事,山区的父母是不想支持孩子学艺术吗?是没有钱!

这种“苦难观光团”式的拍摄手法,与其说是公益,不如说是把弱势群体的困境当成了明星自我感动的道具。

反观真正的公益行动,北海流浪记拍摄叙利亚教授爷爷的视频走红后,老人一家得到了切实改善,素人博主助农视频虽朴实无华,却能帮农民卖出滞销农产品。



赵露思团队耗费巨资打造的“公益综艺”,却只顾着立人设,实际帮助微乎其微。

摄制组撤走后,山区儿童的生活依然如故,而赵露思的微博粉丝却能暴涨百万,这种赤裸裸的利益交换,怎能不让人寒心?

娱乐圈的流量狂欢

赵露思团队的操作并非个例,而是娱乐圈“苦难经济学”的一种缩影。



从早年的《变形记》到近年的《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通过消费他人的苦难来治愈观众的焦虑,已成为一条成熟的流量链条。

制作方深谙“明星+苦难=热搜”的财富密码,却对解决实际问题毫无兴趣。

《小小的勇气》不过是这一模式的延续,赵露思的“心灵净化”成了主线,而山区居民的真实需求被彻底边缘化。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节目传递的价值观正在扭曲公众认知,明星到贫困地区转一圈,流几滴眼泪,就能完成“自我救赎”?

当地人的痛苦不过是衬托明星成长的背景板,这种浅薄的叙事不仅无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反而让公益沦为特权阶层的赎罪券。

正如有个网友提到的,李雪健在演完《焦裕禄》后所说:“苦和累都让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而如今苦和累都让山区群众受了,热搜和流量却都让赵露思得了,这种反差,着实令人作呕。



真正的公益是什么?

如果真的想要做公益,去看看韩红她们是怎么做的。

这位出色的歌手,用一生奉献给了慈善公益事业,从1999年贵州缆车事故收养孤儿潘子灏,到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到郑州720,她总是奔波在前线。

1999年,她得知潘子灏因缆车事故失去双亲后,毅然决定收养这个两岁半的孩子,甚至为此放弃再婚生子的念头。



她用母亲般的关怀陪伴潘子灏成长,帮助他走出阴影,还创作《天亮了》致敬他的父母。

这份深情厚谊延续至今,潘子灏成年后也追随她投身公益,成为她的得力助手,2008年汶川地震,她不顾余震危险深入灾区救援。

她的基金会还长期关注乡村医疗、老年痴呆患者等弱势群体,每一笔善款都公开透明,每一次行动都脚踏实地。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无私付出的人却依然要承受舆论的压力,反而赵露思等人这种作秀,将山区苦难当成治愈自己的“良药”的行为,却不允许别人批评,这真的合理吗?

参考资料:赵露思个人综艺《小小的勇气》引争议,别让明星做公益变成“何不食肉糜” 上观新闻
韩红哽咽回应被举报事件 做了如此多的好人好事也逃不过被举报贪污 中华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