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益普索民意调查发现,由于美国人对他的关税举措以及他的政府对也门军事打击信息的处理方式感到不满,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支持率跌至 43%,为他重返总统职位以来的最低水平。 不过话说自从特朗普上台以后,似乎从未被这些西方的媒体看好过……
例如下图是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第一任期和第二任期 1 月至 3 月的工作支持率。特朗普第二任这1到3月支持率,除了65+的人外,全部上升。
所以,为什么现在特朗普有底气,民主党无可奈何? 那说明美国人民认可他。
不过话又说回来,特朗普支持率暴跌这么多,关税“反噬”与军事丑闻的因素确实存在。
一、关税政策的“七伤拳”效应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陷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恶性循环。根据白宫数据,10%的基准关税叠加个性化加税,已导致美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单月上涨3.2%,创2011年以来最大涨幅。汽车、电子产品、药品等民生领域首当其冲:
- 汽车产业:对欧盟汽车加征20%关税后,底特律三大车企的墨西哥工厂面临25%关税,单车成本增加4000美元,福特已宣布暂停在美电动车扩产计划。
- 药品供应链:尽管特朗普豁免药品关税,但80%的抗生素原料药依赖中国,加征关税导致礼来、辉瑞等药企库存告急,阿莫西林等常用药价格飙升27%。
- 农业困境:巴西、阿根廷对美大豆加征30%报复性关税,导致美国农民损失120亿美元出口额,中西部农业州选民支持率暴跌11个百分点。
这种“双向绞杀”直接冲击特朗普的核心票仓。益普索民调显示,52%的受访者认为关税“伤害身边人”,其中铁锈带蓝领群体反对率高达68%。
二、也门军事行动的“群聊门”危机
特朗普政府对也门军事打击的信息处理,暴露出国家安全管理的系统性漏洞:
- 机密泄露事件: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非保密聊天软件“信号”中讨论对胡塞武装的空袭计划,被《大西洋》总编辑意外拉入群聊并曝光。74%的受访者认为此举“鲁莽”,70%要求特朗普问责。
- 战略失误争议:美军扩大对也门空袭后,胡塞武装发动10次反制行动,红海航运中断导致全球油价上涨15%。批评者认为,特朗普为转移国内矛盾而扩大战争,加剧了中东局势失控风险。
- 盟友离心倾向:欧盟、沙特等传统盟友对美军行动保持距离,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公开质疑“单边主义只会制造更多敌人”。
三、经济“滞胀”阴影笼罩
特朗普的政策组合拳正在将美国经济推向悬崖:
- 物价与失业率双升: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6.7%,而失业率微升至4.1%,出现“工资-物价螺旋”初期迹象。美联储预测,若关税持续,2025年核心PCE通胀将达2.8%,远超2%目标。
- 企业信心崩塌:全国独立企业联合会不确定性指数升至104,创1973年以来第二高。通用电气、卡特彼勒等巨头推迟在美投资计划,理由是“政策风险高于商业利益”。
- 股市与债市动荡:标普500指数4月累计下跌7.2%,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4.5%,反映出市场对“滞胀”的恐慌。高盛将美国2025年GDP增速预期从1.5%下调至1%,衰退概率升至35%。
四、媒体叙事与民意撕裂
西方媒体对特朗普的持续批评,进一步放大了政策失误的政治代价:
- 舆论围剿:《纽约时报》连续刊发12篇社论,指责特朗普“用关税玩政治游戏”;CNN制作专题片《关税受害者》,采访37个受影响家庭。这种“负面叙事”成功塑造了“政策伤害普通人”的公众认知。
- 党派极化:共和党内部出现裂痕,17名温和派议员联名致信特朗普,要求“重新评估关税影响”。而民主党借机发起“关税伤害美国工人”全国巡回听证会,拉拢摇摆选民。
- 历史对比:益普索数据显示,特朗普当前支持率较拜登2024年大选前的35%仍高8个百分点,但显著低于其第一任期49%的峰值。这种落差印证了“二次执政蜜月期缩短”的政治规律。
五、未来挑战与战略困境
特朗普的支持率下滑暴露了其执政逻辑的深层矛盾:
- 政策连贯性缺失:关税政策朝令夕改,4月2日宣布对越南加征46%关税,4月5日又豁免部分电子元件,导致企业无所适从。彼得森研究所测算,政策不确定性已使美国GDP损失1.2%。
- 外交战略孤立:欧盟、东盟、拉美国家组建“反关税联盟”,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借机扩大区域影响力。美国在WTO的“单边主义”形象,正在削弱其全球贸易规则主导权。
- 中期选举压力:2026年国会选举临近,共和党若失去众议院控制权,特朗普的议程将彻底搁浅。目前,密歇根、威斯康星等关键州的民调显示,民主党在经济议题上已反超3-5个百分点。
结语:民粹主义的黄昏
特朗普支持率的下滑,本质上是其“交易式治理”模式的破产。当关税未能兑现“制造业回流”承诺,当军事冒险加剧安全风险,当媒体批评与经济现实形成共振,选民开始用脚投票。这一趋势不仅考验特朗普的政治韧性,更预示着美国政治可能进入“后民粹主义”时代——在这个时代,简单的口号与对抗性政策,终将让位于对复杂问题的务实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