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4月2日22时04分在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域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由于震源较浅,地震引发的震感可能比较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前两天日本还在预测超级大地震,没想到6.2级地震这么快就来了。日本气象厅紧急发布了海啸警报,更令人惊恐的是,震中附近150公里范围内分布着3座核电站。


地震发生后,九州电力公司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对鹿儿岛县川内核电站进行全面检查,该核电站曾经在 2023 年因为冷却系统故障停运,这次地震后周边居民向媒体表达了安全忧虑。而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表示,目前没有监测到核辐射异常数据。不过,尽管这次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是日本政府近期发布的南海海槽特大地震风险评估显示,未来30年该区域发生8级以上地震的概率高达80%,可能导致近30万人死亡及292万亿日元的经济损失。

其实翻看过去五年内的地震记录,震中周围200公里的区域并非“安宁之地”。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的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内,这一带发生了11次3级以上的地震,其中最强的一次发生在2024年8月8日,震中距离这次地震约75公里,震级为7.1级。通过这些数据不难看出,九州岛周围地震频繁,甚至可以说,地震活动已经成为了当地人生活中的常态。

而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地震发生,原因很简单,它处于多个地震板块交界的地带,这让它成为了地震频发的“热土”。不仅如此,从板块运动角度看,九州地震与南海海槽地震都是菲律宾海板块运动的产物。这种加速运动可能预示着板块整体进入新的活跃阶段。而这次日本九州岛海域附近发生的地震无疑是给大家拉响警报,因为这些现象通常被视为大地震的前兆。面对这种地质困局,传统的防灾体系已经不足以应对。需要建立跨区域的立体监测网络,在九州至南海海槽之间部署海底地震仪阵列,实时追踪应力传递过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